七歲患兒不明原因面唇青紫近半年,稍一活動就嚴重缺氧,家屬輾轉多家醫院求醫無果。日前,在安醫大一附院北區,該院多學科協作精準診斷,最終解開患兒缺氧“謎團”,竟是罕見的肺動靜脈短路。
3月12日下午,安醫大一附院北區醫學影像專家門診迎來了一位七歲患兒,2019年,小瑞(化名)因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在外院行造血干細胞移植,近半年孩子出現面部和口唇青紫,并進行性加重,小朋友活動也明顯減少,稍一活動就嚴重缺氧。小瑞父親帶著孩子輾轉安徽、上海等多家大醫院求醫問藥,但一次次失望而歸,都沒有找到孩子缺氧的確切原因。小瑞父親看著兒子每況愈下的病情,焦急萬分。
該院醫學影像中心負責人袁懷平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查體和閱片,移植后慢性排異?原發病肺受累?肺大泡?這一連串診斷在他腦海里閃過,但是又被他一一排除,因為這些診斷都不足以充分解釋孩子疾病的全貌。
袁懷平拿著片子反反復復琢磨,發現肺部部分血管增粗,以靜脈增粗為主,憑他多年肺部疾病診斷經驗,將其他疾病一一排除后,懷疑肺動靜脈短路,然而這個診斷只是懷疑,僅憑CT平掃無法確診,想要證實還需做心臟超聲造影檢查。
該院超聲科主任詹小林為患兒成功進行了右心造影檢查,“造影結果呈明顯陽性,可以確定孩子的缺氧是由于肺內血管分流所致。”小瑞缺氧的原因終于找到了,目前患兒正接受下一階段的治療。
“影像專科門診在北京上海等大醫院已成為趨勢,安徽省尚不多。”袁懷平介紹,該院影像科門診依托醫院、科室及個人特長優勢,以呼吸疾病影像診斷為特色,已為全省很多患者解決診斷難題,并可以出具同質化影像報告。
(焦文偉 劉逸群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