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明媚的春日里,安徽日報志愿服務隊安徽商報“愛心面對面”志愿服務分隊再次出發。3月12日,安徽商報聯合安徽省圖書館走進淮南市高皇中心學校,將11年品牌公益活動“陽光課堂”送到基層。自2010年,安徽商報聯合安徽省圖書館共同主辦“愛心一日捐”公益活動以來,已在全國范圍內捐建113個“愛心圖書室”,數萬名鄉村孩子從中獲益。本次安徽商報聯合安徽省圖書館共捐贈愛心圖書1100冊,并捐贈了籃球、足球、羽毛球拍和學習用品若干,在該校捐建了全國第114個愛心圖書室。
愛心圖書點亮閱讀夢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也道出了閱讀的重要性。“目前,我們學校共有768人,共有17個教學班。”淮南市高皇中心學校副校長段傳明在捐贈儀式上介紹說,學校歷史悠久,當時只是幾間破茅屋的私塾小學,從1946年創建到現在,學校已經走過了78年的歷程。“學校一直重視孩子的閱讀,平時組織學生誦讀經典‘求真,博習樂群’,所以非常感謝安徽商報和安徽省圖書館為我們送來圖書。”安徽省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主任孫瑞華在捐贈儀式上介紹說,自2010年和安徽商報共同發起“愛心一日捐”以來,已經14年了,捐建的愛心圖書室覆蓋了全國。孫瑞華表示,希望可以繼續與安徽商報攜手,豐富學生們的課外閱讀資源,為他們的求知之路增添一份堅實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淮南市圖書館、合肥市翡翠學校也參與了本次愛心捐贈活動,志愿者們把圖書放進學校圖書室。從童話故事到科普知識,從世界名著到本土文化,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閱讀需求。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好奇和興奮,他們在書海中徜徉,尋找著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寶庫。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遙遠的邊疆西藏墨脫縣,截至目前,已經有114個愛心圖書室在全國建立,希望能夠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知識世界的大門。
戲曲風采入鄉校 公益課堂傳藝韻
“孩子們,我們為什么要讀書呢?”安徽省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主任孫瑞華為四年級的小學生們帶來一場閱讀課,通過一張琥珀的圖片,孫瑞華為孩子們開啟了一堂精彩的閱讀課。“閱讀可以拓展知識面、可以增強理解力、可以增加詞匯量。”隨后,孫瑞華講述了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故事,介紹她如何在困境中創作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等14本著作。在孫瑞華的影響下,越來越多學生站起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閱讀的感悟。“今天,你為他種下一顆閱讀的種子,未來,他們的心將住下一顆幸福的大樹。”孫瑞華說道。
“奶奶,您聽我說……”來自合肥市翡翠學校音樂老師夏凌為三(3)班的小學生們帶來一堂戲曲課。課堂上,夏凌詳細介紹了戲曲的歷史淵源、主要流派以及表演藝術的特點,讓孩子們對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戲曲的魅力,夏凌現場示范了幾種基本的戲曲表演技巧,如唱、念、做、打等。她的聲音宏亮而富有感染力,將戲曲中的生、旦、凈、丑等角色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不時發出驚嘆和掌聲。
為了增強互動性,夏凌還邀請小學生們穿戴戲曲服飾,運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達角色的情感。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們的參與感和興趣。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在模仿中感悟,對戲曲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師,你們明天還來嗎?”陽光課堂結束后,小學生們紛紛抱住老師,發出熱情的邀請。夏凌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戲曲不僅是表演藝術,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傳承和發揚戲曲藝術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我覺得這堂課很有意義,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梅/文 楊雪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