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我國迎來首個全國生態日。為加強青少年的生態文明知識學習,當天,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開展了兩場專題活動,分別從生態保護與地質災害避險兩方面進行了科普。
從地球歷史看生態保護
8月15日下午,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里,一場別開生面的專家導覽活動如期進行。此次活動主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地球歷史看生態保護”。
由該館副研究員何學智主講,沿著地球歷史發展的足跡,10名青少年及其家長從地球起源開始,感受著地球的脈動。
從地球圈層結構、火山的類型,到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再到生物演化的過程,結合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展品,何學智為參與者們生動通俗的講解著地球歷史的發展軌跡。現場氣氛火熱,吸引了諸多游客一同聽講。
“在地球存在的這40多億年里,各種生物的誕生與滅絕,和生態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了解地球歷史、生物演化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保護生態。”何學智說道。
地質災害避險訓練營
專家導覽活動開展的同時,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科普教室內,“巢湖龍說小課堂”敲響了上課鈴。
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哪些?地質災害發生時會怎樣,又該如何避險呢?為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的地質災害避險知識,8月15日下午,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巢湖龍說小課堂”開設了一堂“地質災害避險訓練營”。
在講解員的指導下,火紅的“巖漿”從火山噴發模擬道具中噴涌而出,在場青少年們紛紛為此驚嘆。“做實驗模擬火山噴發,是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感受地質災害產生的巨大后果。”安徽省地質博物館講解員袁瑤介紹道。
此次科普課堂不僅帶領在場青少年們做了實驗,也為大家普及了地質災害相關知識。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能帶孩子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來參加相關活動,對孩子而言非常有意義。”參與活動的家長張璐表示,活動讓孩子從地球本身出發,了解生態保護的深層意義,不僅能夠增長孩子的知識,還能夠教導其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溫馨提示】
由于暑期前往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參觀的游客眾多,博物館提示,各位游客需提前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公眾號完成預約,預約工作可提前3天進行。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王雅雯 通訊員 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