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已經取代了過去的高考,讓小孩提前抵達了人生的路口。
初三的小孩,只有十五歲,心智遠未成熟,混沌度日,雖然身體已然發育成熟,可是他們的視界,還在孩童和青年的交界,別說去高瞻遠矚漫長的一生,就是下個月考試,他們都未必能去多思量……我女兒的好朋友們,都要中考了,還在練愛豆的新歌,全然沒有意識到頭頂的陰影。
每年六月,有將近一半的孩子,十五歲的時候,必須決定一生的職業方向了。這個年紀的孩子,文理科學習程度尚淺,性格也遠未成型,對成人的就業市場一無所知,他們哪會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專業?把這個年紀的孩子,強行催熟,硬性分流。我認為,是有些殘酷的。從國家具體情況來說,確實已容載不了太多白領,必須有技能型人才,但以我國目前的中專高職教學質量,以及畢業后的出路,將來的收入及社會地位,家長根本就不敢去選擇中高職、技校這樣的教學層次。
現在的中專,教學層次比較多元,從能參加高考的綜高班,到五年高職,到三加三中專,乃至技工都有,專業也林林總總,從藝術類到計算機,從高鐵客服到老年人護理,從西餐日料到高爾夫,只要是市面上有需求,各所學校自然會加開出一個專業。每天下午放學的是中專生,一早就晃晃悠悠回家了,到了八點半,下課的是綜高班,他們上高中課程,三年后將以社會生身份參加高考。
所有的孩子,都沒有過上理應去過的那種輕松明亮的美好生活。他們早早被蒙上了現實的黑影,失去了少年的無憂朝氣,以及本可以肆意綻放的可能性。真希望,有一天,中國教育能讓所有孩子都修習自己喜歡的課目,一生為熱愛的專業奮斗,社會能為每一個有專長的人提供就業崗位。每個參與工作的人,不管他是工人或白領,都可以得到社會尊重、溫飽無憂。
初中里,民辦的升學率較好,公辦初中通常教學質量平平,小孩想成績好些就得補習——讓孩子從早補到晚,幾個老師環伺在側,家長陪讀緊盯,打卡刷題,成績通常不會差。我小孩班上的前幾名,都是這么補出來的。為了防止小孩吃零食玩手機,有個小朋友的房間也被裝了監控器,所以他一到學校就異常活潑,老師好歹沒有攝像頭盯得緊。
補課機構,多半都在綜合性商業樓里,交通便利,功能齊全。樓下是吃飯、購物,樓上就是孕婦、兒童服飾,中間夾雜著供大孩子補習的培訓機構、學齡前兒童啟蒙的興趣班,如果再來個墓地推廣,就可以把人生從懷孕到死亡通通囊括了。這商場,簡直是生命的既視和隱喻。
有次看到補課機構里面,有個五六歲的小孩,在學十以內加減法。他媽媽像牧羊一樣,不停地把逃出來的孩子趕回教室,這種價位的培訓班老師,至少也要本科學歷吧,熬夜苦讀上大學、考教師資質(有的家長要看證書,像驗貨一樣),然后,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反復地教著幾加幾這種基本算術題,一對一學費很高,但經過機構盤剝,到教師手上也就那些。孩子被剝奪了僅有的童年,家長付出了辛苦掙來的錢,老師找不到工作的意義感。這群輸的棋局,就是我們要面對的現況。
另外一間教室里,一個中年男性正在用毫無起伏的刻板聲音講課,好像是西班牙內戰,一個嗓音低啞的男學生,偶爾應老師一聲,在這難得放晴的日子,去湖邊山腳繞一圈,是多么愜意啊,可是這兩個對西班牙毫無興趣,估計這輩子也不會去西班牙的人,被西班牙歷史拘役在補習教室里。
與興趣班、輔導機構相伴的,是肯德基、健身房、咖啡館、美容院,里面有很多等著接孩子的家長,可以趁孩子上課,健個身、做個臉、美個甲。店里全是雞娃的聲音:約老師的、排課表的、打聽升學率的……此起彼伏。沒人關心美不可言的中國詩詞,沒人真正熱愛數理邏輯的優美,沒人會去談論一幅畫的構圖和意旨。只有分數、排名、本科率,學習的本體被漠視了,大家只算計它能兌換的實利——這當然不是家長、孩子或老師的錯,因為,我們都只是身陷困境的承受者。
我對這一切,都感到深深的厭倦。我深愛著我的孩子,也因此衍生出犯罪感,我怎能把她帶到人生這樣一個苦雨之地呢?
說回中考,成績最好的那撥子同學,沒有懸念,進好的普高,還沒出分,就開始上初高銜接班,高中不是義務教育,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補課了。最差的學生,也安安心心地準備找個好技校,但求學門手藝,將來能謀生。最忐忑的,是夾在中間的那批人,考得好,上普高,普高無專業之分,投報志愿只要參照往年排名和分數線,基本差不太多。但是,一旦發揮失常,滑到高職和中專,事態立刻復雜。
僅僅兩個月,像半生那么漫長。家長心力交瘁,而孩子們,深陷在不自知的命運之中,已經被引向不同的支流。六月中考,七月出分,分批次錄取。僅僅一個月之間,之前面目模糊的濁流,一下被清晰分流。
我耳聞女兒的同學們,開始議論著影影綽綽的未來:上高中的,暑假就開始密集補課,準備高考選科,各種學科組合,將來導向不同的專業,前途還未可知。而上高職的,現在就前路清晰了:學財會的,將來可能是財務管理崗位,雖然乏味,但是混好了也不錯,等混到了財務主管,考過注會,積累一些工作經驗,還能在家辦公呢,除了月終月初,其他時間都能抱杯茶休息;考衛校的,爭取名次好些,進三甲醫院,再找個男醫生結婚,同時保護好自己的婚姻,提防著醫藥代表的性賄賂;考藥劑的,不想去藥店,但醫院的藥房也挺難進;考幼師的,課目都是跳舞唱歌,頗為有趣,切合女孩心性,上課時要自備電子琴練習,小姑娘們聽得都很雀躍,再說,聽聞現在幼兒園幫忙看孩子也有好幾千一個月呢,不過隨著出生人口銳減,都減少招生了,以后怎么辦呢?那至少是五年之后的事了,不管它。
我聽著孩子們的聊天,心里很感慨。一個月前,都還是埋頭題海的孩子,現在,全都用成人的口氣,談著大人的話題,各有各的人生方向。只是一個月而已。
有天,路過了初中校門口,小孩說:“我怎么感覺我畢業了好久呢?”因為這是路口啊,孩子。(黎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