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為罪犯解答法律問題、法治講堂在現場、社矯人員體驗獄內改造生活、親屬進監幫教、法治文化進監匯演……4月13日,淮北市司法局負責人來到白湖監獄管理分局,開展“雙向聯系”活動,推進司法局與監獄共建、互助、幫教、助教,鑄牢平安安徽,推進法治安徽建設。
送法進監 為罪犯提供專業法律咨詢
“律師,我就想咨詢一下,等服刑期滿時,還能取回我兒子的監護權嗎?”
在白湖分局串河監區的廣場上,來自淮北市的3名專業律師搭建講臺、送法進監,為罪犯現場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詢。針對罪犯提出的種種困惑,律師們結合法律法規耐心給予細致講解,并從解決問題實際角度出發給出指導建議。
律師表示,罪犯提出的問題并不算什么“疑難雜癥”,但對于罪犯來說,這些問題是他們放在心頭的“頭等大事”,要將問題本身說明白,講透徹,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卸下心理負擔,安心投入改造,爭取早日回歸社會。
淮北市司法局局長楊春杰為大家帶來了一場法治思想教育盛宴。用鮮活的故事傳播思想,用通俗的語言講清道理,用形象的方式解讀精神,宣講變得有體有魂、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現場氣氛熱烈,大家邊聽邊記,直言收獲頗豐。
“如今我追悔莫及,家人承受著外界壓力,我真對不起他們。父母已接近80歲,正是需要照顧的時候,妻子正是需要陪伴的時候,兒子正是需要父親指點的年齡。我不僅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反而給他們帶來了傷害。”說到動情處,罪犯吳某潸然淚下。
在現場聆聽現身說法的淮北市司法局工作者紛紛表示,參與這樣以身邊事警示身邊人的“零距離”警示教育,內心十分震撼,同時,也更加明確了自己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的意識。
“以茶為媒”上一堂矛盾調處公開課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會產生誤會和分歧,在監獄的里服刑的罪犯,都會因為哪些事產生誤會和矛盾?民警應該怎么做,才能讓罪犯之間的矛盾糾紛得到化解?
“以茶暖人心,以茶說人生,以茶述糾紛,以茶找支點,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在白湖監獄龍山監區監舍大廳,金牌調解員王士宏開始“以茶為媒”,為在場罪犯講述了一堂生動且“接地氣”的矛盾調處公開課。
他結合自己扎根在基層司法所多年遇到的實際糾紛調解,娓娓道來故事來龍去脈,在深入淺出中寓情于理、賦法于理。
從事調解工作以來,王士宏主動到機關、社區、鎮村、學校、企事業單位做過1300多場普法演講,成功調解1000余件矛盾糾紛,被當地人稱為“金牌調解員”。
“真誠、熱情、尊重是調解的金鑰匙,沒有解不開的疙瘩,只有不用心的調解。”談到“一杯茶調解法”的精髓時,王士宏說道。
“聽了王老師的課,我在想當初如果能及時喝上這口茶,或許我就不會做出那么沖動的事情。”一名罪犯感嘆道。
進監體驗 社區矯正人員自省
對社區矯正人員來說,監獄本身就有一種非常強的震懾力。為此,本次“雙向聯系”活動還安排了5名由淮北市司法局管轄的社區矯正人員,在白湖分局棲鳳監區,進監體驗一日改造流程,參觀習藝場所、監舍、教育園地,并來到食堂,與獄內改造的罪犯共同就餐。
社區矯正對象李某,看到高墻電網、武警站崗警示、民警嚴格執法,隨處可見“你是什么人,這是什么地方,你來這里干什么”的告誡語后感觸頗深。
“這里的飯,明顯不一樣,不是口味,是滋味。自由太可貴了,我對失去自由的感觸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次回去,我一定更好更自覺地服從矯正管理。做法律明白人,好好守法。”
20年來,淮北市司法局一直與白湖監獄管理分局攜手,在普法、執法、法援、法宣、幫教、新生等多領域,深度推進雙向聯系。取得了獄內罪犯改好率高、刑釋后重新犯罪率低,社會安全穩定局面好的積極成效。
(丁祖勝 董留洋 胡哲 吳一然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