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安慶
從地鐵口出來時,已是晚上九點多。細雨霏霏,眼鏡片很快蒙上一層水汽。決定騎電動車回家,很快羽絨服前面被淋濕了,忘戴手套的雙手凍得發紅。
到家門口,正準備拿鑰匙開門,門開了,母親探出頭來,父親站在母親身后,問了一句,“怎么這么晚?”我低頭進門,換鞋,背包放在桌子上,迅速脫下外套。母親把外套接了過去,看了一眼,“你這也太辛苦了。”我說:“不辛苦。”母親又說:“這還不辛苦?這么晚回,這么冷的天……”我又強調了一次,“真的不辛苦。”母親拿毛巾給我,“頭發都淋濕了,還說不辛苦。騙鬼噢!”
我忽然有點惱火,不是對他們,而是對自己。這不是我想讓他們看到的一面,而今卻以這種直接的方式暴露在他們面前。以前他們在老家時,問起我的工作,我說很清閑,不用為我擔心。但實際上,蘇州上海兩地跑,坐完蘇州地鐵再趕高鐵,然后再坐上海地鐵,去一次也得兩個半小時。這樣的兩城跑,是我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但在父母看來,卻是要忍不住心疼的。這恰恰是我不希望他們有的心態。
為了不讓他們多想,我解釋道:“平日上班我就住上海了,這幾天來回跑是因為你們在,我想多回來陪陪你們。其實真的沒那么辛苦的。”父親說:“你別來回折騰了,就住上海好了。我和你媽對這邊都熟咯,莫擔心。”之前好些天我都帶著他們在家附近轉悠,讓他們熟悉周邊環境,還讓他們記熟我家的詳細地址。如此,我才敢放心去上海上班。有時候中午打電話給母親,問他們吃了什么,母親說:“還是做你買的菜,足夠咯。”她說的是我在冰箱塞滿了夠他們用好幾天的菜,畢竟去賣菜的地方要橫穿馬路,走過去多少還是會有車來車往帶來的威脅。
我很擔心他們在這里不習慣,有太多新的事物是他們不理解的。比如母親就不理解我為什么不在蘇州本地工作,而非要去上海,在家附近找個事情做做不更好么?我向她解釋:“上海這個工作是我喜歡的,薪資也不錯,在蘇州找不到類似的事情。”母親還不理解我為什么不回老家買房,而非要待在這樣一個城市,我又跟她解釋,“我喜歡這里,也不喜歡待在熟人世界。”母親嘆息道:“你啊,從小就跟別人不同,總喜歡往遠處跑,孤零零的。我們不在你身邊,你要是累了病了,我們又趕不過來……”我摟住她,“那你跟我爸就多在這里住一段時間嘛。”母親久久看我,“住多久,我們還得回去的。總是要走的……”
母親住到第三天就想走,父親問她為何,母親攤開手說:“飯做好了端到面前,衣裳不需要我洗,地有掃地機器人拖,碗筷也不要我洗,感覺自己像個客人。”父親說:“享清福哎。”母親說:“享不動。”現在我家務全讓給母親了,吃完飯碗放在那里忍住不去洗,地面臟了忍住不去拖,完全退回成被無微不至照顧的小兒子。此時的忍住,就是留住。我忽然想起前幾天去朋友家聚餐太晚了,接到母親電話,我說待會兒就回去。掛了電話,朋友說:“你媽喊你寶貝哎!”另外一個朋友說:“家里有人等著你,多好啊。”對我自己來說,也是生平第一次有這樣的體驗。畢竟母親也是第一次住我家。沒坐多久,我就先回去了。母親睡了,客廳給我留了燈。第一次覺得這個房子像個家了。
但這不是母親的家,她的心在老家。畢竟這里沒有熟人可以說話,沒有一塊地讓她種菜,沒有事情讓她能掙點小工錢……完全的無事,對她來說是不能忍受之輕。洗完澡在書房坐定,母親過來問:“餓不餓?我煮點元宵給你吃。”我說不餓。父親靠了過來,“吃點嘛,忙了一天。”我說:“我減肥。”為了轉移話題,我問他們今天有沒有出門逛。父親興奮:“逛了逛了!”我回:“那不錯啊,沒有迷路。”說話間,母親和父親的老人機同時響起“北京時間十點整。”母親忙說:“時間不早了,你趕緊睡。明早又要老早起來。”父親也說:“你快睡!快睡!”母親把門帶上。我躺在床上睡不著,起來看會兒書。門外傳來碰倒椅子的聲音,母親低聲說:“你輕點兒,莽莽撞撞的!”父親回:“曉得。曉得。”晚上醒來去衛生間,忽然瞥見陽臺上有一個人,心頭嚇得一緊。再定睛一看,是母親坐在躺椅上看向窗外。我走過去問她:“還不睡?”母親見是我,忙說,“也不加件衣裳!”我說:“就回房。”問她想什么,她說:“這里沒得雞叫。太安靜了,反而睡不著了。”我說:“那我陪你說會兒話。”母親起身,“太冷咯,你趕緊回房!”說著,往臥室里走。我陪她進去,父親睡得深沉,發出細細的鼾聲。母親躺下,我給她掖掖被子,她又催道:“快去睡吧!”
夜深了。
【橙美文】夜歸人
安徽商報
張雪子
2023-04-17 09:28:42
·鄧安慶
從地鐵口出來時,已是晚上九點多。細雨霏霏,眼鏡片很快蒙上一層水汽。決定騎電動車回家,很快羽絨服前面被淋濕了,忘戴手套的雙手凍得發紅。
到家門口,正準備拿鑰匙開門,門開了,母親探出頭來,父親站在母親身后,問了一句,“怎么這么晚?”我低頭進門,換鞋,背包放在桌子上,迅速脫下外套。母親把外套接了過去,看了一眼,“你這也太辛苦了。”我說:“不辛苦。”母親又說:“這還不辛苦?這么晚回,這么冷的天……”我又強調了一次,“真的不辛苦。”母親拿毛巾給我,“頭發都淋濕了,還說不辛苦。騙鬼噢!”
我忽然有點惱火,不是對他們,而是對自己。這不是我想讓他們看到的一面,而今卻以這種直接的方式暴露在他們面前。以前他們在老家時,問起我的工作,我說很清閑,不用為我擔心。但實際上,蘇州上海兩地跑,坐完蘇州地鐵再趕高鐵,然后再坐上海地鐵,去一次也得兩個半小時。這樣的兩城跑,是我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但在父母看來,卻是要忍不住心疼的。這恰恰是我不希望他們有的心態。
為了不讓他們多想,我解釋道:“平日上班我就住上海了,這幾天來回跑是因為你們在,我想多回來陪陪你們。其實真的沒那么辛苦的。”父親說:“你別來回折騰了,就住上海好了。我和你媽對這邊都熟咯,莫擔心。”之前好些天我都帶著他們在家附近轉悠,讓他們熟悉周邊環境,還讓他們記熟我家的詳細地址。如此,我才敢放心去上海上班。有時候中午打電話給母親,問他們吃了什么,母親說:“還是做你買的菜,足夠咯。”她說的是我在冰箱塞滿了夠他們用好幾天的菜,畢竟去賣菜的地方要橫穿馬路,走過去多少還是會有車來車往帶來的威脅。
我很擔心他們在這里不習慣,有太多新的事物是他們不理解的。比如母親就不理解我為什么不在蘇州本地工作,而非要去上海,在家附近找個事情做做不更好么?我向她解釋:“上海這個工作是我喜歡的,薪資也不錯,在蘇州找不到類似的事情。”母親還不理解我為什么不回老家買房,而非要待在這樣一個城市,我又跟她解釋,“我喜歡這里,也不喜歡待在熟人世界。”母親嘆息道:“你啊,從小就跟別人不同,總喜歡往遠處跑,孤零零的。我們不在你身邊,你要是累了病了,我們又趕不過來……”我摟住她,“那你跟我爸就多在這里住一段時間嘛。”母親久久看我,“住多久,我們還得回去的。總是要走的……”
母親住到第三天就想走,父親問她為何,母親攤開手說:“飯做好了端到面前,衣裳不需要我洗,地有掃地機器人拖,碗筷也不要我洗,感覺自己像個客人。”父親說:“享清福哎。”母親說:“享不動。”現在我家務全讓給母親了,吃完飯碗放在那里忍住不去洗,地面臟了忍住不去拖,完全退回成被無微不至照顧的小兒子。此時的忍住,就是留住。我忽然想起前幾天去朋友家聚餐太晚了,接到母親電話,我說待會兒就回去。掛了電話,朋友說:“你媽喊你寶貝哎!”另外一個朋友說:“家里有人等著你,多好啊。”對我自己來說,也是生平第一次有這樣的體驗。畢竟母親也是第一次住我家。沒坐多久,我就先回去了。母親睡了,客廳給我留了燈。第一次覺得這個房子像個家了。
但這不是母親的家,她的心在老家。畢竟這里沒有熟人可以說話,沒有一塊地讓她種菜,沒有事情讓她能掙點小工錢……完全的無事,對她來說是不能忍受之輕。洗完澡在書房坐定,母親過來問:“餓不餓?我煮點元宵給你吃。”我說不餓。父親靠了過來,“吃點嘛,忙了一天。”我說:“我減肥。”為了轉移話題,我問他們今天有沒有出門逛。父親興奮:“逛了逛了!”我回:“那不錯啊,沒有迷路。”說話間,母親和父親的老人機同時響起“北京時間十點整。”母親忙說:“時間不早了,你趕緊睡。明早又要老早起來。”父親也說:“你快睡!快睡!”母親把門帶上。我躺在床上睡不著,起來看會兒書。門外傳來碰倒椅子的聲音,母親低聲說:“你輕點兒,莽莽撞撞的!”父親回:“曉得。曉得。”晚上醒來去衛生間,忽然瞥見陽臺上有一個人,心頭嚇得一緊。再定睛一看,是母親坐在躺椅上看向窗外。我走過去問她:“還不睡?”母親見是我,忙說,“也不加件衣裳!”我說:“就回房。”問她想什么,她說:“這里沒得雞叫。太安靜了,反而睡不著了。”我說:“那我陪你說會兒話。”母親起身,“太冷咯,你趕緊回房!”說著,往臥室里走。我陪她進去,父親睡得深沉,發出細細的鼾聲。母親躺下,我給她掖掖被子,她又催道:“快去睡吧!”
夜深了。
·鄧安慶從地鐵口出來時,已是晚上九點多。細雨霏霏,眼鏡片很快蒙上一層水汽。決定騎電動車回家,很快羽絨服前面被淋濕了,忘戴手套的雙手凍得發紅。到家門口,正準備拿鑰匙開門,門開了,母親探出頭來,父親站在母親身后,問了一句,“怎么這么晚?”我低頭進門,換鞋,背包放在桌子上,迅速脫下外套。母親把外套接了過去,看了一眼,“你這也太辛苦了。”我說:“不辛苦。”母親又說:“這還不辛苦?這么晚回,這么冷的天……”我又強調了一次,“真的不辛苦。”母親拿毛巾給我,“頭發都淋濕了,還說不辛苦。騙鬼噢!”我忽然有點惱火,不是對他們,而是對自己。這不是我想讓他們看到的一面,而今卻以這種直接的方式暴露在他們面前。以前他們在老家時,問起我的工作,我說很清閑,不用為我擔心。但實際上,蘇州上海兩地跑,坐完蘇州地鐵再趕高鐵,然后再坐上海地鐵,去一次也得兩個半小時。這樣的兩城跑,是我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但在父母看來,卻是要忍不住心疼的。這恰恰是我不希望他們有的心態。為了不讓他們多想,我解釋道:“平日上班我就住上海了,這幾天來回跑是因為你們在,我想多回來陪陪你們。其實真的沒那么辛苦的。”父親說:“你別來回折騰了,就住上海好了。我和你媽對這邊都熟咯,莫擔心。”之前好些天我都帶著他們在家附近轉悠,讓他們熟悉周邊環境,還讓他們記熟我家的詳細地址。如此,我才敢放心去上海上班。有時候中午打電話給母親,問他們吃了什么,母親說:“還是做你買的菜,足夠咯。”她說的是我在冰箱塞滿了夠他們用好幾天的菜,畢竟去賣菜的地方要橫穿馬路,走過去多少還是會有車來車往帶來的威脅。我很擔心他們在這里不習慣,有太多新的事物是他們不理解的。比如母親就不理解我為什么不在蘇州本地工作,而非要去上海,在家附近找個事情做做不更好么?我向她解釋:“上海這個工作是我喜歡的,薪資也不錯,在蘇州找不到類似的事情。”母親還不理解我為什么不回老家買房,而非要待在這樣一個城市,我又跟她解釋,“我喜歡這里,也不喜歡待在熟人世界。”母親嘆息道:“你啊,從小就跟別人不同,總喜歡往遠處跑,孤零零的。我們不在你身邊,你要是累了病了,我們又趕不過來……”我摟住她,“那你跟我爸就多在這里住一段時間嘛。”母親久久看我,“住多久,我們還得回去的。總是要走的……”母親住到第三天就想走,父親問她為何,母親攤開手說:“飯做好了端到面前,衣裳不需要我洗,地有掃地機器人拖,碗筷也不要我洗,感覺自己像個客人。”父親說:“享清福哎。”母親說:“享不動。”現在我家務全讓給母親了,吃完飯碗放在那里忍住不去洗,地面臟了忍住不去拖,完全退回成被無微不至照顧的小兒子。此時的忍住,就是留住。我忽然想起前幾天去朋友家聚餐太晚了,接到母親電話,我說待會兒就回去。掛了電話,朋友說:“你媽喊你寶貝哎!”另外一個朋友說:“家里有人等著你,多好啊。”對我自己來說,也是生平第一次有這樣的體驗。畢竟母親也是第一次住我家。沒坐多久,我就先回去了。母親睡了,客廳給我留了燈。第一次覺得這個房子像個家了。但這不是母親的家,她的心在老家。畢竟這里沒有熟人可以說話,沒有一塊地讓她種菜,沒有事情讓她能掙點小工錢……完全的無事,對她來說是不能忍受之輕。洗完澡在書房坐定,母親過來問:“餓不餓?我煮點元宵給你吃。”我說不餓。父親靠了過來,“吃點嘛,忙了一天。”我說:“我減肥。”為了轉移話題,我問他們今天有沒有出門逛。父親興奮:“逛了逛了!”我回:“那不錯啊,沒有迷路。”說話間,母親和父親的老人機同時響起“北京時間十點整。”母親忙說:“時間不早了,你趕緊睡。明早又要老早起來。”父親也說:“你快睡!快睡!”母親把門帶上。我躺在床上睡不著,起來看會兒書。門外傳來碰倒椅子的聲音,母親低聲說:“你輕點兒,莽莽撞撞的!”父親回:“曉得。曉得。”晚上醒來去衛生間,忽然瞥見陽臺上有一個人,心頭嚇得一緊。再定睛一看,是母親坐在躺椅上看向窗外。我走過去問她:“還不睡?”母親見是我,忙說,“也不加件衣裳!”我說:“就回房。”問她想什么,她說:“這里沒得雞叫。太安靜了,反而睡不著了。”我說:“那我陪你說會兒話。”母親起身,“太冷咯,你趕緊回房!”說著,往臥室里走。我陪她進去,父親睡得深沉,發出細細的鼾聲。母親躺下,我給她掖掖被子,她又催道:“快去睡吧!”夜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