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創新運營,“活”了美麗鄉村
來源:安徽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晨 分享到 2023-04-19 10:08:00


春日的黃山市徽州區靈山梯田風光。本報記者 潘 成 攝

進入4月,在黃山市徽州區千年古村西溪南,綿延4公里的楓楊林濕地迎來最美季節,新綠漲滿、春鳥啁啾,與枕河人家倒映水天之中,吸引著中外游客紛至沓來。

小橋流水、田園牧歌,演繹著“煙雨徽州”的獨特韻味。而風景外的慢時光、休閑客,源于徽州區對傳統村落的價值重新認知和創新運營。

整合資源

重構“美麗鄉村”新價值

無人駕駛飛機、森林音樂會、創意市集;民宿、咖啡屋、研學社;創意人才落戶85人、社會資本注入2.5億元、年均接待游客50萬人次……西溪南的變遷,是黃山市徽州區探索鄉村運營的一個縮影。

“自2012年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徽州區共投入各類資金6.53億元,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全區38個中心村已有30個建成省級美麗鄉村。”徽州區委副書記、區長汪長劍告訴記者,通過調研,區里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徽州傳統村落有生態和文化的先天優勢,而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美麗鄉村的價值如何變現?二是美麗鄉村建設和后期管護主要靠財政投入,如何增強造血功能,促進鄉村可持續健康發展?

“擺脫財政依賴,激活內生活力,是做好美麗鄉村建設‘后半篇文章’的關鍵,也是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汪長劍說,突破口在于鄉村運營,通過上下聯動、業態策劃、村莊規劃、項目導入、產業植入、品牌營銷、形象提升、人才培育,重點破解“錢”與“人”兩大制約因素。

鄉村的資源有哪些?一類是有形資產,主要指房屋、土地等可經營、可流轉的村落附著物,包括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資源開發后沉淀的資產;另一類是包括生態、人文等無形資產。近年來,徽州區各地鄉村資源開發雖有一些村集體自主經營或零星社會資本進入,但復合型產品較少、整體牽動性不強,依然存在“有美麗無特色、有想法無辦法”的問題。

從去年起,徽州區謀劃實施“村落徽州”保護利用項目,計劃投資13.3億元,深度挖掘整合村落的土地、閑置農房等一切可利用資源,通過評估、確權,引入綠色金融產品,讓鄉村資產變為運營資本,讓抽象的“村落徽州”品牌成為一個個具象的強村富民產品。

“村落徽州”保護利用項目的構想,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黃山市分行推行的綠色金融助力鄉村振興舉措不謀而合。去年5月,該行專門為徽州區推出“村落徽州貸”產品,一期授信3.8億元,以臨河村、坑上村、蜀源村和石崗村為試點,將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鄉村振興有機融合,打造“藝蔬”臨河、生態坑上、康養蜀源、紅色石崗4個主題的徽州村落。

盤活資產

探索“美麗經濟”新路徑

蔬菜裝飾路燈、蔬菜長廊、蔬菜文化巷、農耕文化角、兒童主題樂園、蔬菜主題休閑公園……走進徽州區城區西郊、豐樂河南岸的巖寺鎮臨河村,藝術氣息夾雜著鄉土味道撲面而來。

臨河是當地有名的省級專業蔬菜村。去年3月,作為徽州區“村落徽州”項目的實施主體,區屬國有企業浪漫紅文旅集團與村里按6∶4的股本結構,成立了藝蔬農旅集體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推進鄉村運營。

村里的股本從哪來?臨河村黨總支書記汪屯生介紹,該村以經營權為紐帶,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的資源鏈接,盤活村里的土地、閑置農房、生態步道、休閑公園等資源資產,評估后作為村集體“資產包”入股公司。區屬國企與村集體合作,實現了資源、資金、管理、產業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形成了多方協力推進鄉村運營的利益機制。

“我們將利用臨河村的楓楊林濕地,植入燈光秀等科技元素,打造鄉村休閑生活體驗區;建設120畝的‘田園鮮超’示范基地,打造‘臨河鮮’蔬菜品牌;修建碇步橋、龍鱗壩,以村里的休閑濕地和有機食材,鏈接隔河相望的‘茶漁FUN逅’休閑美食區;建設上蔭山城市公園,打通村里直通城區的休閑長廊。”徽州區浪漫紅文旅集團總經理羅建中告訴記者,這些項目總投資近億元,都與臨河村息息相關,計劃今年內全部建成,將重構臨河村的區位價值和產業布局。

據羅建中介紹,在推進“村落徽州”項目中,浪漫紅文旅集團在合作方式上分類施策,采用村集體資源資產轉讓入股、作價入股、托管運營等方式,設立輕資產鄉村運營公司;在產業發展上因村而異,立足不同的特色資源,推進農業與生態觀光、養生養老、農耕體驗、農業創意、鄉村手工、研學修學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三產融合的“一村一品”;在人才培育上內外結合,挖掘本地人才潛力,培訓遴選一批鄉村運營帶頭人,鼓勵有鄉土情結、能力較強的大學畢業生和外出務工青年,回鄉參與鄉村運營。

今年初,徽州區又開始謀劃呈坎鎮靈山片區國家級鄉村旅游度假區建設項目。徽州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認為,該區“村落徽州”項目建設,正呈現出從整村推進到區域性成片開發,從單打獨斗到區、鄉鎮、村三級聯動,從財政主導到社會資本參與的態勢。

創新機制

打造“共同富裕”新模式

又到一年采茶季,清新茶香隨微風蕩漾。在徽州區西溪南鎮坑上村的鴛鴦湖畔,層層疊疊的茶園中,“坑上棲茶”的大型標識牌分外醒目。

4月11日下午,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代表團一行,專程前來坑上村參觀調研茶產業發展情況。

“我們探索出‘我在坑上有畝茶’模式后,吸引了許多人前來參觀。”坑上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省選派的第八批駐村工作隊隊長鮑志國告訴記者,去年,浪漫紅文旅集團與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合作,租賃了116戶村民的170畝茶園,建立智慧生態茶園基地,利用區塊鏈、物聯網技術建立溯源系統,創立“坑上棲茶”品牌,推出“我在坑上有畝茶”市場認領活動。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北京等地的企業和個人,以每年2萬元/畝的價格,認領茶園近百畝,僅此一項當年村集體增收70多萬元。

村民汪桂華家有3.5畝茶園,其中1.7畝流轉給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他與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流轉協議,每年每畝茶園流轉費、人工費等純收入約5000元;沒有流轉的1.8畝茶園,去年每畝毛收入約3000元,而人力、化肥等成本占了一半。

“坑上棲茶”品牌一炮打響后,黃山卡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動上門尋求合作,與浪漫紅文旅集團、坑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共同成立新吉禾生態農業科技發展公司,負責坑上村智慧生態茶園基地的運營,并承諾該基地每年鮮葉收購價比黃山毛峰核心產區同期均價上浮10%。

徽州區“村落徽州”項目工作專班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的實施,將盤活傳統村落4800余畝土地、茶園和90余戶村民的閑置民房,吸引眾多市場主體參與項目策劃、建設與運營。

根據該區文旅部門預測,“村落徽州”項目一期完全建成后,4個村合計年接待游客將超過20萬人次,每年帶來綠色農產品銷售、民宿經營等收入有望超過4000萬元。同時,直接創造鄉村就業崗位和機會超400個,項目覆蓋到的村民戶均年增收約5萬元。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黃山市分行副行長吳美蘭說,徽州區“村落徽州”項目的試點,解決了農村經濟“分多統少、分多統弱”等問題,引導帶動各地喚醒和活化農村“沉睡資本”。

目前,黃山市其他區縣申報的5個同類項目也已獲批,合計授信超24億元。同為古徽州區域的宣城市績溪縣已參照該模式申報“村落徽州”項目,獲批授信1.5億元。(本報記者 吳江海)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林| 肇州县| 枝江市| 新密市| 鄂伦春自治旗| 微博| 新干县| 万州区| 梅河口市| 长顺县| 神池县| 抚松县| 安塞县| 峡江县| 屏边| 彝良县| 万年县| 白银市| 石狮市| 灌阳县| 虞城县| 汾西县| 永福县| 乌鲁木齐县| 西吉县| 汾阳市| 安宁市| 灌阳县| 金寨县| 白城市| 嘉善县| 民丰县| 乌鲁木齐市| 宝应县| 顺平县| 泰兴市| 锦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固始县| 分宜县| 河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