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濱湖前城小區西門商業街的商戶們陸續開門迎客。與往日不同的是,商戶們都自覺將商品擺放在門前新劃的白色標線內,線外的人行道干凈整潔,早起晨練的老人推著嬰兒車從容穿行。這場由濱湖前城小區黨支部主導的 “劃線改革”,正讓這條曾經雜亂不堪的商業街煥發新生。
“以前這條街簡直沒法走!” 家住濱湖前城小區的劉女士回憶道。作為濱湖前城小區核心商業區和主通道并存的西門內街,常年被出店經營的商戶占據 —— 早餐攤的桌椅排到馬路中央,水果店的紙箱堆在盲道上,超市的貨物甚至延伸至主路。據統計,僅 2025 年上半年就收到相關投訴 10余起,在走訪過程中,也有10余人反映西門占道經營的問題,甚至因為出店經營起沖突的也不在少數。
針對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濱湖前城小區黨支部書記帶領工作團隊和物業公司,邀請20余戶商戶代表及居民代表召開協商議事會議,專題研究解決方案。“不是不讓大家賺錢,是要賺得安心、賺得長久。”濱湖前城小區黨支部書記劉明的話讓原本抵觸的商戶逐漸松了口。經過三輪實地測量與方案調整,小區黨支部和物業商量后,最終確定以商鋪門沿為基準,向外延伸 1-1.5 米劃定經營紅線,紅線外保留5米左右寬的人行通道,并統一噴涂耐磨白色涂料。
與此同時,物業針對非機動車亂停問題,在街區兩側合理規劃出 3處非機動車停車框,每處可容納20-30輛非機動車,還設置了醒目的 “規范停放,文明出行” 指示牌。考慮到商戶送貨需求,特別在街區入口預留了臨時卸貨區,限時 15 分鐘使用。
為確保新規落地,小區黨支部采取 “柔性引導 + 剛性約束”的管理方法。小區黨支部帶領志愿者每天不定期開展巡查,對越線商戶進行友情提示;黨支部聯合城管部門開展集中整治,并對違規經營者下發整改通知書。后期始信社區將組織經營戶開展經營規范培訓,參與商戶可獲“星級商戶”評選資格。
如今漫步在濱湖前城小區內街,線內的經營景象煥然一新:早餐店自覺地在規定時間收攤,5分鐘即可清空;水果店將滯銷水果打包成 “特價盒”,減少堆貨需求;超市制作分層貨架,把大件商品移入店內。“剛開始覺得少了一米攤位損失不小,沒想到環境好了,客流量還增加了。” 經營6年水果店的陳先生算起明白賬,“現在客流增加了,每天能多賺百十來塊,還不用天天跟路過的居民“打嘴仗”。”線外的變化更讓居民點贊:物業重新施劃了非機動車停放區,將清掃頻次從每日1次增至 2~3次,保證路面的整潔有序。經營戶王先生的輪椅終于能順暢通行,“以前得繞路走機動車道,現在這條‘民生通道’既安全又干凈。”
這條看得見的白線,劃清的不僅是經營邊界,更丈量著城市治理的溫度與精度。當商戶在方寸之間守規經營,當居民在坦途之上安心穿行,文明與商機在此找到了最佳平衡點。(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