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天長市廣陵街道翠微巷的高維田老人便起身打理菜園。幾平方米地里,茄子、黃瓜等蔬菜長勢正好。老人邊澆水邊查看,笑著稱黃瓜不久可摘。這位即將百歲的新四軍老戰士,談起抗戰往事時便神采奕奕。
投身革命:貧苦少年尋光明
1925年9月,高維田出生在天長市金集鎮黃莊,彼時他家境貧寒,一無土地,二無產業。父親和兩個哥哥都給地主幫工,他從小跟人學徒,做過賣油條等活計,學徒期沒工錢,一家人常常連溫飽都難以維持。“為啥我們風里來雨里去,吃盡苦頭卻連嘴都糊不上,而少數人游手好閑卻能穿好的吃好的?”高維田和伙伴林永昌、王國貞、程門才等人,常常議論這世道的不公,心中漸漸萌生了當兵改變命運的想法。
高維田親眼目睹新四軍不打人罵人,官兵同吃同住,還肯幫窮人、平等待人,打惡霸斗地主,為窮人謀福利。于是,他向伙伴們提議:“我們一起參加新四軍吧!”大家也親眼見證了新四軍的好,便一同投奔了新四軍天高支隊金集區大隊。他們在金集、鐵牌店、陳集、秦欄、仁和集一帶神出鬼沒地打游擊,放軍事哨,襲擾日偽軍,先后打死打傷數十名日偽軍。1943年6月,高維田正式參加新四軍,被編入東南支隊2師獨立旅,開啟了系統性的游擊戰生涯。
烽火戰斗:機智勇敢展風采
日寇先后對路東游擊區發起三次大規模掃蕩,新四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第一次掃蕩損失最大,各個集鎮被燒,房子被毀,群眾逃散形成無人區,群眾傷亡慘重。高維田參加了第二次、第三次反掃蕩斗爭。
第二次反掃蕩戰斗于1943年在冶山、彭家莊、陳橋、大金溝、八百橋等地展開,共發生數十次對日偽軍的戰斗。其間,高維田被調到東分區公安局執行看押戰俘、除惡霸、斗地主、打擊資敵不法商人的任務。他對待惡劣的頑固分子毫不留情,當場槍斃;對無血債、有悔改表現的則進行教育處罰。由于對敵斗爭機智勇敢、表現出色,1944年他被部隊首長抽調擔任警衛員。
第三次反掃蕩由羅炳輝師長指揮,主要在葛塘集、水口、六合一帶展開,先后消滅日偽軍400多人,為反掃蕩取得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特別是收復來安縣城戰斗最為典型和激烈。高維田回憶,當時斗爭十分復雜,日偽頑三方相互勾結,日本鬼子負隅頑抗,經歷多次慘烈較量,我軍雖損失了一些力量,但最終取得了抗戰的最終勝利。
作為新兵,高維田既是戰士也是警衛員,每次戰斗只能帶三發子彈、兩顆手榴彈,負責站崗放哨、打游擊。看到鬼子出動,他便趕快送信到后方司令部,由上級定奪指揮。打仗有嚴格規定,一發子彈、兩發子彈要打到一個敵人,參加完戰斗,晚上還要開會總結經驗。
離休堅守:紅色精神永傳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得知這一消息時,高維田隨同首長在定遠縣藕塘開會學習。當時學習還沒結束,他和部隊接到命令趕去收復被日軍占領的六合,等他們到達時,六合已經解放,日本鬼子朝南京跑了。
抗戰勝利后,高維田又參加了解放戰爭,歷經多次重大戰役。1958年,他所在部隊成建制集體調到北大荒墾荒戍邊。1963年,他轉業回到家鄉天長工作,先后擔任過天長水電局局長、天長農辦副主任等職。1984年,高維田光榮離休,但他離休不離黨,永葆革命老戰士的本色。
如今,高維田和老伴唐允珍一起生活,四女兒唐安南在家中照料。家中客廳和臥室,放著高維田參加工作時以及和家人的合照,臥室柜子里的舊軍裝上,掛著多個軍功章。
閑暇之余,高維田澆花種菜。他家的庭院收拾得干凈整潔,院子中間菜地生機盎然,種著蔥、青菜、辣椒等,還搭著簡易竹架,黃瓜開花、藤蔓攀上支架。
近年來,年事已高的高維田仍然經常到企業、學校講述革命歷史,教育廣大干部職工牢記紅色革命史,堅定不移跟黨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做好本職工作,為實現中國夢奮勇前進。他說:“像我這樣從生死線上過來的老戰士不多了,能多講講就多講講。我要再加把勁,讓紅色故事更好流傳下去,讓紅色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許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