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出梅以來,淮河全流域降雨嚴重偏少。記者7月31日從省水利廳獲悉,面對沿淮淮北抗旱水源保障嚴峻形勢,安徽水利部門通過調度引江濟淮工程、淮水北調工程等骨干調水工程,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水源保障作用,確保城鄉居民用水安全,保障農業灌溉用水需求。
淮水北調工程,向宿州、淮北供水近6000萬方
引江濟淮東淝河段作為引江濟淮工程關鍵節點,其運行至關重要。在這里,滾滾長江水經派河口泵站、蜀山泵站逐級提升后,流經瓦埠湖,經東淝閘注入淮河干流。自7月18日東淝閘開啟十孔閘門實施引水以來,已持續引調水工作12天,累計完成引調水量約1.89億立方米,切實保障了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區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和農業灌溉需求。
今年入汛以來,皖北地區降雨持續偏少,為保障抗旱用水和淮水北調工程沿線供水安全,懷洪新河管理局于7月22日啟用南水北調東線水源,7月23日依次開啟固鎮站、婁宋站、宿州站、四鋪站向宿州、淮北供水。截至7月31日8時,已向宿州、淮北兩市供水1761.24萬立方米,抽引南水北調東線水量699.7萬立方米。今年以來已消納東線水量2626.95萬立方米,向宿州、淮北兩市供水5999.16萬立方米。
跨流域調水為沿淮地市解渴
今年7月以來,淮南市面雨量僅17毫米,較常年同期銳減八至九成。7月16日至今通過引江濟淮一期工程向淮干補水約1.89億立方米,長江水潤澤淮南,引江濟淮工程解了數十萬畝農田之渴。淮南市還協調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搶抓淮河5月份高水位期間開啟窯河閘,向高塘湖引水2400萬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區域水源供給。
今年6月底以來,阜陽遭遇持續晴熱高溫天氣,平均降雨量僅1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0%以上。阜陽市全面強化抗旱水源保障,6月底以來累計提水超2億立方米,較往年同期增長3倍以上。
在茨淮新河灌區,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先后8次調度上橋抽水站開機提水補充茨淮新河,截至7月31日,累計開機58天,提水3.81億立方米,與近三年同期相比,開機天數增加36天,供量增加2億多立方米,有效保障了茨淮新河城鎮供水和灌區農田灌溉需求。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