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從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獲悉,已默默“工作”40年的合肥市長江路三十埠橋既有橋梁拆除工作已完成,將為滬寧合高鐵建設“讓”出關鍵通道。
據介紹,長江路三十埠橋始建于1985年,是連接該市瑤海區與肥東縣的重要交通通道,已為市民服務40年。今年5月,三十埠橋拆除重建工作正式啟動,主要建設內容為拆除重建現有三十埠橋,拓寬東西兩側長江東路銜接段。“將原先總寬18米、雙向4車道拓寬為總寬48米、雙向8車道。”據合肥市重點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建工程西起長江東路與汊澗路交口,東至長江東路與規劃相城路交口,全長約1.1公里;新建三十埠橋長約535米,主橋雙向八車道,并增設獨立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新橋還將提升抗震等級,確保橋梁安全性和耐久性。
作為合肥主城區通往肥東縣的重要交通動脈,三十埠橋改造工程全封閉施工交通導改工作繁重,桿管線遷改較為復雜。“特別是橋體及周邊區域各類纜線縱橫交錯,給既有三十埠橋拆除帶來了巨大挑戰。”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三十埠橋的橋梁跨越淮南線與合寧線4股鐵道,與鐵路斜交角60°,橋面寬約18.5米。“施工段涉及普鐵高鐵8個停電單元,且位于鐵路繁忙干線,鐵路運輸密度較大,停電單元復雜,有效施工時間較短。”為確保拆橋工作安全高效推進,項目管理團隊精細推演拆橋各項節點時間,不斷優化施工組織設計,通過自主設計優化接觸網線保護套、大理石護欄拆除防墜網等工裝設備,確保接觸網線免受繩鋸及落物打擊,同時避免了泥漿污染。
在每日僅2小時的“天窗期”內,項目團隊采用“化整為零”的模塊化拆除方案,運用三維可視化技術進行全程模擬,借助智能監控實時把控進度,同時保障了鐵路運輸未受施工干擾,順利拆除鐵路跨橋梁。“就像為城市交通實施了一次‘微創手術’。”據該負責人透露,隨著老橋正式“退場”,新橋的搭建工作也已啟動。“下一步將實施鐵路中間橋墩蓋梁拆除作業,同時加快新建三十埠橋樁基及下部結構施工進度,確保為滬寧合高鐵建設及時騰出充足作業空間。”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姜志遠 通訊員 張曉霜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