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水果價格玩起“蹺蹺板”農民如何豐產又豐收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5-07-23 12:17:15

近日,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山西村家庭農場果農正在采摘黃桃。本報通訊員 張紅心 攝

7月15日,游客正在合肥市包河區大圩生態農業旅游景區采摘葡萄。本報記者 張大崗 實習生 安妮 攝

近日,歙縣北岸鎮瞻淇村梅花基地套種的高山西瓜陸續成熟,村民們忙著采摘供應市場。本報通訊員 鄭宏 攝

入伏后,我省地產水果大量上市,三十崗西瓜、大圩葡萄、碭山油桃、早熟梨等特色水果提前搶占市場。

其中,油桃、早熟梨因早上市、錯峰上市價格上揚,而藍莓、青梅等部分果品受國內市場規模、產能以及天氣等多重因素影響價格走低。這種分化行情是否會導致果農“豐產不豐收”?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早熟品種“價高一籌”,部分水果價格跳水

眼下,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葡萄種植基地里,夏黑、醉金香等部分早熟品種已經陸續成熟,一串串碩大滾圓、晶瑩水潤的各色葡萄掛滿枝頭,散發出陣陣果香。

“我們擁有1.3萬平方米連棟大棚,種植有夏黑、醉金香、巨峰、陽光玫瑰等葡萄品種,預計今年產量有三四萬斤,主要通過采摘和網上銷售渠道,采摘價格每斤10元至15元,目前銷售情況良好。”合肥圩田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友霞告訴記者。

大圩葡萄一直是合肥地產水果中的明星產品。今年,大圩鎮種植了夏黑、醉金香、甬優、巨玫瑰、陽光玫瑰等早中晚熟20余個品種,預計年產值達3億元。

除了大圩葡萄,合肥三十崗西瓜行情如何?

“今年,我們三十崗西瓜的種植面積比去年少一些,但價格比較穩定,6月份雖然降了一些,但是最近天氣炎熱,價格又上來了。”位于合肥市廬陽區的劉一盆蔬果采摘基地負責人劉勇說。

“從目前情況來看,合肥本地夏季水果銷售渠道較為通暢,價格略有上漲。”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特產處處長任家友表示。

而位于黃河故道的碭山縣,一直是省內知名的“大果園”。當地果農嘗到了“早”的甜頭。

“今年大棚油桃賣得非常好,一畝地收入2萬多元。”碭山縣葛集鎮桃農呂會麗告訴記者,她今年采取了套袋種植技術,基本上不用農藥,果形漂亮,個頭也大。套袋種植的桃子到了超市會被貼上“優質果”“精品果”標簽,價格也更高。

“早熟品種賣5塊錢一斤,往年只能賣到三四塊錢。”呂會麗說,今年油桃有1塊錢的差價。

與合肥、碭山的西瓜、葡萄、油桃等夏季主力水果相比,本地產藍莓、青梅價格則出現大幅度縮水。

7月21日,懷寧縣三橋鎮藍莓種植大戶、嶺尚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敬啟向記者透露,今年本地藍莓批發價最高僅為17元/斤,比去年低了近一半。

張敬啟分析認為,藍莓價格走低有多重原因,主要是受云南藍莓的持續沖擊,市場空間被擠壓。云南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藍莓產量大且成熟期早于懷寧。

“我們的藍莓還未進入采摘季,云南的尾果就已批量運抵本地市場。”張敬啟說。

無獨有偶。今年蕪湖市繁昌區青梅鮮果收購價大幅波動,從去年的每公斤10元左右降至5元左右。青梅種植規模在當地孫村、繁陽、荻港鎮較多,今年果樹沒有全部掛果,總產量1000多噸。

記者從蕪湖市繁昌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青梅成熟在5月下旬左右。去年因雨水過多影響青梅生長,采摘季節產量上不去導致鮮果收購價上漲。而今年青梅市場收購價則回歸到正常水平。

創新種植模式,保護價收購為果農兜底

地產水果價格出現“冰火兩重天”現象,果農的收益是否受到影響?

“得益于黃河故道的肥沃土壤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我們這里不光產出品質優良的碭山酥梨,早熟梨同樣清甜可口。”碭山縣程莊鎮小綿羊家庭農場負責人宋賀告訴記者,他今年種了10來畝早熟梨,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

“早熟梨蘇翠1號畝均收入達到3萬元,白皇冠畝均收入達到5萬多元,一只梨就能賣1塊錢。”宋賀說,早熟梨收益普遍高于碭山酥梨,主要就在于“早”,“碭山酥梨要到9月中旬才能上市,露天種植的蘇翠1號6月就能上市。”

今年碭山油桃價格上漲,果農收益水漲船高。碭山縣葛集鎮白臘園村黨總支書記王洪鳴告訴記者,今年該村共種植油桃8000畝,均價約6元/斤,比以往漲了2.5元/斤,果農畝均增收近萬元。

碭山果農實現“豐產又豐收”,而藍莓、青梅等價格大幅下跌,對果農收入又有何影響?

張敬啟坦言,近年來云南藍莓種植規模擴大,產量持續攀升,市場競爭加劇,鮮果的稀缺性不斷被攤薄,對于安徽本地藍莓市場價格確有影響。不過,今年市場雖然整體呈現買方市場特征,但他種植的藍莓6月初就已售罄,且價格理想。他坦言,這得益于縣、鎮兩級政府合力幫助農戶拓展銷售渠道。

對于產業前景,張敬啟仍持樂觀態度。“藍莓競爭不應只靠價格,品牌識別度同樣關鍵。”他指出,近年來,懷寧藍莓憑借過硬品質贏得市場認可,已形成獨特品牌效應,積累了穩定的消費群體。未來,他希望通過持續改進種植技術,實現成本優化,增強競爭力。

安徽波波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金龍是懷寧首批探索種植模式轉型的先行者之一。2023年底,他將藍莓種植模式從“露天+地栽”逐步轉向“大棚+盆栽”。

“新的種植模式下,藍莓樹從幼苗到掛果的周期縮短至10個月到12個月,實現當年栽培、當年掛果。”劉金龍告訴記者,今年他種植的藍莓提前3個月成熟,填補了市場空檔,每斤零售價在80元至120元,較常規價格高出三四倍,充分印證了模式創新的價值。

“與龍頭企業合作,不愁銷售,我們只需安心種好梅子。”繁昌區荻港鎮桃沖村梅林負責人吳誠然告訴記者,他與溜溜果園集團簽訂長期協議,不僅包含“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統一收購”,更筑起長達20年的保底收購防線。

“我們不僅與農戶簽訂長期協議,還承諾保護價托底收購,讓農戶無后顧之憂。”溜溜果園集團副總裁寧鵬飛說,保底收購機制如同一張安全網,確保簽約農戶即使在價格低谷也能覆蓋成本、獲得合理利潤,避免“果賤傷農”。

早上市、提品質、延鏈條,練好行業內功

記者調查發現,西瓜、葡萄、油桃、梨等大眾水果雖未像荔枝、藍莓等水果價格大跌,但受市場需求整體乏力、競爭加劇、成本上升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市場波動加劇,價格下行壓力顯現。如何保障果農穩定收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碭山果農們普遍反映,水果越早上市,價格越高。

“我正在進行品種結構調整,慢慢減少酥梨種植,增加早熟梨的種植面積。今年還嘗試種植大棚西梅、大棚車厘子等品種,延長銷售時間,早中晚都有的賣。”宋賀說。

碭山縣程莊鎮副鎮長王安介紹,該鎮對西瓜進行結構調整、品種改良,實現錯峰上市、階梯供應。當地西瓜從3月底一直能賣到7月底,確保果農在各個階段都有收益。

不少果農也意識到“練內功”的重要性,開始走差異化路線。

盡管今年大圩葡萄行情看好,但有果農提出,葡萄批發價較低,一斤只有五六塊錢,如果大批量急售的話,收益不高。也有果農反映,受天氣和市場供求影響比較大,價格不穩定,影響種植意愿。

針對這些問題,合肥水果種植戶們正在探索內生解決之道。

“為保證葡萄口感和品質,我們堅持生態種植,在種植和日常管理各環節嚴把質量關。銷售上,我們采用網絡銷售和自行采摘,比批發價高出不少。”張友霞說。

“我們今年與盒馬合作,推動基地頭茬西瓜銷售,效果很好。”劉勇表示。

前端調結構、提品質,后端產業鏈的“深加工引擎”則成為化解風險、提升價值的核心。

在溜溜果園現代化工廠內,記者看到,企業從日本引進的天然梅凍生產線,實現果凍生產全程無人接觸。企業現有10條梅凍生產線,年產能高達2萬噸。2024年產值達10億元。其精深加工的能量遠超于此——一顆青梅被賦予百變形態,開發出100多種食品,年銷售量突破30億顆。

在碭山縣程莊鎮龍泉寺村民升新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速凍果蔬加工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加工速凍黃桃瓣和黃桃丁。

“工廠每天生產加工黃桃瓣、黃桃丁50噸左右。從7月初開始,我們每天都在收購黃桃,每天收購一兩百噸,價格比果販子每斤高出一毛錢。”公司負責人鄭士升說。

調結構、提品質、深加工,保障果農長期穩定的收益任重道遠。

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特產處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市正通過推廣設施大棚種植、財政支持建設產地冷庫、引入中晚熟水果品種等,延長供應周期、分散上市壓力。同時進行水果分級銷售,按果徑、甜度分級定價,發展高端商超渠道。

合肥市還將打響“大圩葡萄”“三十崗西瓜”等地理標志品牌,舉辦葡萄節、西瓜節等文旅活動,并推廣“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模式,統一技術標準和保底收購,通過社區團購、參加展銷會等活動,不斷拓寬銷售渠道。

■ 本報記者 許蓓蓓 張玉芳 陳成 阮孟玥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建德市| 海伦市| 和田市| 丹寨县| 宜黄县| 南木林县| 淮南市| 获嘉县| 上高县| 长兴县| 读书| 吴堡县| 江陵县| 景德镇市| 永川市| 义乌市| 沈丘县| 古交市| 平舆县| 宝坻区| 高州市| 长武县| 广宗县| 咸宁市| 卓尼县| 锦州市| 绥宁县| 黄龙县| 岑溪市| 奎屯市| 呼图壁县| 南皮县| 遂昌县| 凌源市| 同心县| 马龙县| 孟津县| 周宁县| 奇台县|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