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織密反詐宣傳防護網構建全方位、廣覆蓋的反詐宣防體系,持續營造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濃厚氛圍,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識騙防騙意識和能力,努力遏制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態勢,平安人壽安徽分公司積極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本期帶大家通過一個案例,學習反詐必修課,筑牢防線守好責。
隨著網絡發展和信息爆炸,電信網絡詐騙的新手段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此背景下,必須擦亮雙眼準確識別電信網絡詐騙的“真面目”,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增強防詐心理意識。
電信網絡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
案例警示:警惕AI合成的新型網絡詐騙手段
我們常說“眼見為實”,但在AI時代,肉眼所看見的也不一定是真相。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換臉”技術實施詐騙,已成為一種新型騙局。一張“肖像照片”、一段“貌似熟人的視頻”,都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作為詐騙的手段和工具。
前段時間,湖北黃石的王先生偶然進入某炒股直播間,王先生添加了直播間推送的社交賬號后,跟對方一起進行股票投資。隨著投資金額不斷增加,當王先生想要提現時,發現對方的社交賬號因涉嫌詐騙已被凍結,資金無法取出。警方在偵辦案件過程中,意外發現該涉案社交賬號突然解凍并重新登錄,推測可能有團伙幫助詐騙嫌疑人解封了賬號。黃石警方在嫌疑人所在地的配合下,很快抓獲三名嫌疑人,現場查獲13臺電腦、9部平板、119部手機和80張電話卡。
經訊問,高某與許某2023年9月底開始在網上販賣和幫他人解鎖社交賬號,通過AI換臉融合的動態視頻幫人解鎖一些被平臺凍結的交友賬號。據了解,這個團伙每解鎖一個賬號收費15元至30元不等,其中許多賬號是因涉嫌詐騙被凍結的賬號。該團伙共解凍了2107個賬號,從中獲利40萬元。
AI詐騙是隱私信息泄露與詐騙陷阱的結合,要加強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不輕易提供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信息給他人,不過度公開或分享動圖、視頻等,尤其涉及“朋友”“領導”等熟人要求轉賬、匯款的,務必通過多種途徑核實確認,不要未經核實隨意轉賬匯款。
增強防詐騙心理意識
1、不感情用事:無論何人找你,只要涉及錢財方面的要求,不要一味跟著感覺走,要懂得用理智分析問題
2、不貪小便宜:天上不會掉餡餅,克服貪小便宜的心理,尤其對于承諾低投入低成本高回報的投資,三思而后行
3、時刻關注保護個人隱私:了解你的隱私是騙子“對癥”詐騙的第一步,注意不要在社交網站存儲、隨意發布真實信息和圖片資料,謹防被不法分子盜取后利用。
反電詐是一門關乎你我財產安全的必修課!唯有時刻保持警惕,筑牢思想防線,守好個人責任,才能有效抵御詐騙陷阱。請牢記“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主動學習防騙知識,共同織密防護網,守護好我們的“錢袋子”和幸福生活!(供稿:平安人壽安徽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