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戰女兵石榮芬:太行山里“消息樹” 郎溪城中“赤子心”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春雨 分享到 2025-07-13 14:53:06

作為郎溪縣最后一位健在的抗戰女兵,95歲的石榮芬對于過去的經歷,有些細節已經模糊不清,但她一直記得并重復著這句話:“要跟著黨走”。

“消息樹”:七歲兒童團發出的烽火信號

盛夏時節,在宣城市郎溪縣城北老街的一棟舊式小樓里,95歲的石榮芬坐在一張纏滿棉線的舊藤椅上。她布滿歲月刻痕的雙手,曾搖動太行山巔的“消息樹”。

1930年,石榮芬生于河北唐縣。1937年寒冬,年僅7歲的她,目睹了山河破碎、鄉親罹難。隨著唐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革命的星火點燃了她幼小的心靈。她加入了抗日兒童團,從此,村后的山上多了一個瘦小的身影,羊群是她的偽裝,山頂的“消息樹”是她的武器。一旦發現日軍掃蕩,她便奮力搖動山頭的“消息樹”,傳出游擊隊和村民轉移的緊急信號。

石榮芬說,當時在抗日根據地里,兒童團利用唱歌、跳舞、講演、貼標語等各種方式,向群眾講解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這些宣傳活動,在動員全民團結一致抗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那時,石榮芬個子還沒有槍高,但站崗、送信、貼標語等樣樣不落。1944年,14歲的她因表現突出,在黨旗下宣誓,成為唐縣最年輕的黨員之一。

在村婦救會,她組織婦女送軍糧、制軍鞋,更將黨的政策編成激昂的北方山歌。

宣傳員:從土改田到電報機的聲聲回響

1949年,剛剛成為母親不久的石榮芬,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二月份接到通知,華北的干部要調動一大批,到江南來支援南方的革命工作,那時候我剛剛生了一個孩子,名單里面就有我的名字。我是一個共產黨員,不能不服從組織,思考過后,我就下定決心把孩子留在了當地。”就這樣,石榮芬將裹著奶香的嬰孩托付給家中老人,背上簡單的行囊,和丈夫一起踏上千里征程,從河北到了郎溪。

到達郎溪后,石榮芬主要從事婦女運動工作,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帶領廣大婦女投身土改運動。

1950年代,組織安排石榮芬赴合肥學習電報技術。這位曾搖動“消息樹”的姑娘,以同樣的專注,很快掌握了滴滴答答的摩爾斯電碼,成為蕪湖地區郵電局的業務骨干。后來,石榮芬主動申請調回郎溪十字鄉郵電所。“黨需要我去哪里,家就在哪里。”此后二十余年,從鄉郵電所再到縣婦幼保健站,崗位在變,石榮芬的奉獻精神不變。

跟黨走:在哪都要把工作干好

工作崗位變動了,不變的是石榮芬對黨的忠誠,對建設新中國的熱情。

石榮芬不管在哪個單位工作,工作總是先進的,沒有落后過,“心里想的就是我是一個共產黨員,必須要聽黨的話,把工作干好,心里只有這樣一個念頭。”

從抗日兒童團到郵電骨干,從土改宣傳員到婦幼工作者,崗位變了多次,她抽屜里的先進工作者獎狀始終摞得整整齊齊。石榮芬把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郎溪這片土地。

晚年的石榮芬依然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兩個房間打掃得清爽整潔。對物質生活,老人沒有任何要求,一件外衣穿了幾十年,一張藤椅也是破了又補、補了又破。

如今,石榮芬仍會把來探望的年輕人拉到藤椅旁,用帶著河北口音的普通話反復念叨:“跟著黨走,日子才有奔頭。”(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許家權 張劍/文 王士龍/攝)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郑县| 邛崃市| 墨脱县| 乌兰县| 临邑县| 韩城市| 玉门市| 调兵山市| 顺昌县| 内乡县| 公安县| 罗源县| 万载县| 常州市| 泽普县| 涟源市| 怀柔区| 内江市| 鹤岗市| 察雅县| 勃利县| 宾阳县| 棋牌| 舞钢市| 同仁县| 河间市| 东至县| 文山县| 漠河县| 沙河市| 平阳县| 房产| 深泽县| 太原市| 巧家县| 贡觉县| 漳平市| 嘉义市| 拉萨市| 封丘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