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患者,經過20分鐘的手術,解決了困擾十年的病癥。進入盛夏,炎熱的天氣為患有原發性手掌多汗癥(俗稱“手汗癥”)的患者帶來了更大困擾。近期,安醫大一附院普胸外科充分發揮日間手術中心優勢,依托成熟的胸腔鏡技術,利用“微創+日間”模式,開展手汗癥手術治療。
今年暑假,剛參加完高考的18歲小伙小趙(化名)特意從外地來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胸外科接受治療。小趙說被手汗癥困擾了整整十年,寫作業時試卷被汗水浸濕,考試時無法握筆穩定,握手時擔心被嫌棄,在日常社交中常常感到自卑與緊張。“趁著高考結束、時間充裕,就決定過來做手術。”
手術前和手術后手汗對比
安醫大一附院普胸外科主任謝頌平教授介紹,原發性手汗癥是一種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引起的功能性疾病,約影響人口的1%-3%,多發于青少年,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
目前,臨床上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外用藥物、口服抗膽堿藥、肉毒素注射及胸腔鏡下交感神經鏈切斷術(ETS),其中ETS手術被認為是最根本、療效最確切的治療方法。“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治好患者,更要以最小創傷、最短住院時間、最優流程為患者帶來最大滿意。”謝頌平介紹說,今年普胸外科積極對接醫院日間手術中心,開展手汗癥的快速流程手術治療,通過規范篩查、術前評估、術中精細操作和術后快速康復管理,整個流程可實現“當天手術,次日出院”。
目前,該院在手汗癥手術中采用的為單孔胸腔鏡交感神經鏈切斷術,在患者腋下開設一個約1cm的切口,通過腔鏡技術精準定位并處理交感神經鏈。術中操作耗時僅20分鐘左右,術后恢復快、疼痛輕,絕大部分患者術后4小時內即可下床活動,6小時內恢復飲食,術后觀察24小時后即可出院。
微創手術現場
“我們不僅關注治療本身,更關注患者長期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謝頌平表示,手汗癥雖為良性疾病,但對青少年、考生、教師、程序員等群體影響深遠。通過術前心理干預、術后隨訪干預、代償性出汗風險講解與管理,該科室還建立起“以患者為核心”的診療閉環體系,幫助患者恢復信心,重拾社交能力。
“手術一點也不可怕,醒來后就發現雙手干爽了,從未有過的感覺。”小趙表示,這場手術帶來了人生的新起點。
據介紹,安醫大一附院普胸外科正構建“微創+日間”雙輪驅動的診療新模式,為包括手汗癥在內的多個胸部微創疾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 實習生 王焱麗 通訊員 馮軍偉 司盼盼 沈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