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水稻種植關鍵期,6月17日上午,在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沈福農田種植基地,一臺搭載水稻種子的農用植保無人機飛上了天空,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按照既定路線,穿梭于田間有序播種,一幅現代化、科技化十足的農耕畫卷呈現在眼前。
“此次采用的無人機播種實現了全程數字化控制,每畝地用種量、無人機的飛行速度、作業高度和撒播速度等參數,都是提前設置好的。”安徽耕宏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許蛟龍介紹,“無人機操作人員只需將水稻種子裝進播撒箱,便可在田間實現精準均勻播種,不僅有效提升了播種效率,也節約了人工成本。”
記者現場看到,從無人機起飛到8畝水田種植全部完成,總計用時2分鐘。據了解,除了無人機播種,該基地已經把機械化和科技化貫穿種地的全過程。“從前期對土地的施肥旋耕、泡田打漿到中期的播種打藥、水肥檢測、除草除蟲,以及將來的稻田收割,我們都是機械化操作。”許蛟龍說。
據介紹,該種植基地位于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農田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內,總面積約1309畝,將全部種植水稻,經過前期的大量工作,已完成種植面積的90%以上,預計6月20日前種植工作全部完成。
近年來,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以農田環境整治提升項目為契機,通過田塊整治平整、基礎設施提升、坑塘生態修復等措施,整合建成高質量農田2047畝。“在農田環境整治提升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科技作用,比如新增智能化控制閘、智慧蟲情檢測設備和水質監測設施等現代化設施。這些智能裝備可實時采集農田數據,通過物聯網平臺進行分析預警,助力農田實現精準管理。”大圩鎮農業農村辦主任王民華說,“接下來,我們還將以農田環境整治提升項目為契機,不斷提升土地產出效率,助力鄉村振興。”
(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郜征 通訊員 王亞玲/文 謝文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