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為礦的污染,附近的兩條河被稱為兩條‘黃龍’,現在有魚有蝦水質達標,治理前后,真是天壤之別。”5月29日,2025年“江淮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廬江縣鐘山鐵礦修復項目現場,曾經的老礦長,如今的留守負責人盧昌春介紹。在巢湖散兵鎮的犁頭尖礦,通過降坡削坡、綠化工程等工程,最終恢復了林地與灌木林地。
鐘山鐵礦是廬江縣一座大型露天開采硫鐵礦山,礦區面積0.2072平方公里,自1979年投產至2017年關停,長期露天開采導致山體裸露、棄渣尾礦堆積、酸性淋溶水積存及重金屬污染,形成“工業瘡疤”。2021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其列為問題41號,要求徹底整改。
廬江縣以該礦區為突破口,構建了“溯源治污、山水同治、生態優先”的治理體系,累計投入資金3.96億元,圍繞露天采坑和排土場邊坡陡峭、土壤層薄、酸化嚴重、棄渣堆積等生態修復技術難點進行整改。
廬江山水資源豐富,曾面臨嚴峻的礦山生態治理挑戰。面對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該縣將礦山修復納入巢湖綜合治理與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框架,啟動全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將8處重點礦區融入巢湖兆河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系統。
自2020年啟動廬南礦山生態修復重大支撐性工程以來,帶動流域整體生態質量提升。廬江縣將鐘山鐵礦環境問題整改、生態修復與文旅產業發展等結合,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打造鐘山鐵礦文旅項目,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和周邊山水資源進行了旅游開發,實現了“創傷修復”到“肌理重塑”“功能再造”的“三步走”。
目前,廬江縣在90米深礦坑旁的鐘山山頂平臺上建設了“懸崖酒店”“天空書屋”等文旅項目,并在整治后的尾礦庫附近規劃建設了中餐廳、山野民宿、會議室和相關附屬設施。項目累計投入1.68億元,將于2025年底建成對外開放,成為“廬南川藏線”18景之一,曾經滿目瘡痍的鐘山鐵礦即將化身美麗旅游景點。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