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安徽生態質量指數連續3年保持二類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5-06-03 17:33:19

2024年,安徽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近三年首次全面完成空氣質量約束性目標,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連續兩年超90%。6月3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24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稱《公報》),去年我省土壤、地下水和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處于正常水平;生態質量指數連續3年保持二類。全省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93.7%,連續5年超9成。

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2.2%

“去年全面完成空氣質量約束性目標,完成細顆粒物(PM2.5)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重污染天數比率年度目標。”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曹哨兵介紹,我省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城市環境空氣方面,全省空氣質量6項指標均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中,2項指標同比下降,全省PM10年均濃度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NO2濃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PM2.5年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與SO2、CO濃度共3項指標同比持平;O3濃度同比上升。

去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2.2%,10市出現重污染天數累計為16天,同比減少38天。

《公報》顯示我省大氣環境污染濃度呈現明顯季節變化特征,PM2.5、PM10、SO2和NO2濃度夏季最低、冬季最高;PM2.5和O3是全省城市環境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PM2.5總體呈現南低北高態勢。

酸雨方面,去年全省降水pH年均值為5.81。平均酸雨頻率10.8%,有4市出現酸雨,無較重和重酸雨城市。

2024年,我省生態質量指數值為63.75,生態質量為“二類”,同比基本穩定。其中,池州和黃山2市生態質量為“一類”,合肥、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和安慶10市為“二類”,淮北、亳州、宿州和阜陽4市為“三類”。

地表水劣Ⅴ類斷面連續4年為0

《公報》顯示,去年我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連續兩年超90%,劣Ⅴ類斷面連續4年為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得到保障。

在地表水環境方面,總體水質狀況為優。監測的210條河流、73個湖泊水庫共401個斷面中,Ⅰ—Ⅲ類斷面占比92.5%,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Ⅳ—Ⅴ類斷面占比7.5%,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從河流斷面看,長江干支流、淮河干流、新安江干支流及環巢湖河流總體水質狀況均為優,淮河支流總體水質為良好。

巢湖及東、西半湖水質均穩定保持Ⅳ類,均呈輕度富營養狀態。引江濟淮一期工程(安徽段)輸水干線沿線46個監測斷面中,Ⅰ—Ⅲ類42個,占91.3%。

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方面,地級城市的44個水源地中,有41個水源地監測項目全部滿足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同比增加1個。出現超標的均為地下水水源地,受地質環境背景影響,主要超標指標為氟化物、鈉和碘化物。

去年查處“機動車炸街”等噪音案件1977件  

2024年,我省聲環境功能區晝間和夜間達標率分別為97.0%和85.6%,同比分別上升1.2個和0.6個百分點。

噪聲擾民問題一直是環境信訪投訴熱點,我省高度重視噪聲污染防治,要求解決好噪聲擾民等群眾“家門口”環境問題。

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賈良清介紹,2023年我省完成了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布設或調整,2024年完成了16個市185個功能區點位自動監測設施建設,并實現數據聯網,“利用科技手段識別聲源類型,探索解決噪聲污染監管難的問題。”

據統計,2023年以來,全省累計排查整治噪聲擾民問題超10萬件。2024年,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12345平臺共梳理噪聲擾民重復投訴件121件,進行重點督辦。2024年,全省共查處工業企業、建筑施工和“機動車炸街”等方面違法案件1977件,罰款金額110余萬元。

生物多樣性調查實現全省各市全覆蓋

去年我省推動43個縣區分批次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累計記錄物種信息4萬余條、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2000余條,發現一批安徽省新紀錄種,首次記錄到亞洲黑熊在安徽活動的影像。

“這是我省有史以來調查覆蓋范圍最廣的一次,實現了全省各市全覆蓋。”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項磊介紹,此次調查類群也是最多的,不僅涵蓋傳統的哺乳動物、植物等類群,還增加了生態系統、昆蟲、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等,共涉及13個類群,調查種類豐富且系統全面。

項磊介紹,調查過程中,我省專門開發了安徽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智慧系統,建立了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智庫,實現海量數據的高效歸集和專業智慧支撐,“中華秋沙鴨、林雕、商城肥鯢等,這些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和清潔水質‘質檢員’的出現,印證了當地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和生態質量的持續優化。”

2026年底前全面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2024年我省印發方案,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三年行動,2024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1653個。

“我們采用采取遙感解譯和實地核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排查,建立完整準確的農村黑臭水體清單。”賈良清介紹,在治理過程中,我省對清單中的水體逐一溯源調查,分析污染成因,形成“一水一策”治理方案,提高水體治理的針對性。

我省宿州、亳州、六安、蚌埠4市先后入選國家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獲得8億元資金支持。運用零基預算改革成果,省級財政每年統籌5億元支持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推動實施國家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并遴選30個縣(市、區)開展省級試點,通過試點總結提煉了“生活污水+農業面源”共治和“貝魚草菌藻”生態治理等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治理農村黑臭水體4322個,占全省農村黑臭水體總數(5692個)的75.9%,治理面積2276萬平方米,占總面積(2848萬平方米)的79.9%。剩下的1370個農村黑臭水體,將在2026年底前全面完成治理。

擬選擇14個縣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對于居民一直比較關注的居民區附近的通信基站和輸變電工程所引起的輻射環境問題,此次《公報》也給出了答案。

項磊介紹,目前,我省設置了17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點,主要測量伽瑪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和大氣環境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另有水體監測點59個、陸地輻射監測點59個、土壤監測點21個、電磁環境監測點34個,“從近年來的測量結果來看,我省電磁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地表水體、土壤、空氣中放射性水平處于正常本底水平。”

“下一步,將加強皖北地區空氣污染物協同控制和治理,加快淘汰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力爭全省PM2.5平均濃度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曹哨兵介紹,我省將加強長江、淮河、巢湖、新安江等大江大湖治理,推動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穩定在90%以上;加強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3%左右,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超過95%,堅決守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底線。

我省將聚焦皖北空氣質量提升攻堅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組織對12個市開展省級生態環保專項督察;持續加大餐飲油煙、噪聲擾民等群眾“家門口”環境問題整治力度,并擬選擇14個縣(市、區)完成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批美麗河湖。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繁峙县| 高平市| 延津县| 黑山县| 巧家县| 阿克陶县| 岱山县| 枣庄市| 姜堰市| 新余市| 漳州市| 沂水县| 高淳县| 舒兰市| 基隆市| 云南省| 松滋市| 承德县| 大荔县| 界首市| 巴楚县| 都昌县| 平邑县| 江孜县| 惠安县| 简阳市| 原平市| 莱阳市| 周宁县| 太白县| 巴彦县| 三原县| 罗平县| 平凉市| 洛川县| 孝感市| 蛟河市| 比如县| 大方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