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近三年首次全面完成空氣質量約束性目標,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連續兩年超90%。6月3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24年安徽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稱《公報》),去年我省土壤、地下水和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處于正常水平;生態質量指數連續3年保持二類。全省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93.7%,連續5年超九成。
全省空氣質量優良
天數比率82.2%
“去年全面完成空氣質量約束性目標,完成細顆粒物(PM2.5)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重污染天數比率年度目標。”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曹哨兵介紹,我省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去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2.2%,10市出現重污染天數累計為16天,同比減少38天。
《公報》顯示我省大氣環境污染濃度呈現明顯季節變化特征,PM2.5、PM10、SO2和NO2濃度夏季最低、冬季最高;PM2.5和O3是全省城市環境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PM2.5總體呈現南低北高態勢。
2024年,我省生態質量指數值為63.75,生態質量為“二類”,同比基本穩定。其中,池州和黃山2市生態質量為“一類”,合肥、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和安慶10市為“二類”,淮北、亳州、宿州和阜陽4市為“三類”。
地表水劣Ⅴ類斷面
連續4年為0
《公報》顯示,去年我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連續兩年超90%,劣Ⅴ類斷面連續4年為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得到保障。
在地表水環境方面,總體水質狀況為優。監測的210條河流、73個湖泊水庫共401個斷面中,Ⅰ-Ⅲ類斷面占比92.5%,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Ⅳ-Ⅴ類斷面占比7.5%,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從河流斷面看,長江干支流、淮河干流、新安江干支流及環巢湖河流總體水質狀況均為優,淮河支流總體水質為良好。
巢湖及東、西半湖水質均穩定保持Ⅳ類,均呈輕度富營養狀態。引江濟淮一期工程(安徽段)輸水干線沿線46個監測斷面中,Ⅰ-Ⅲ類42個,占91.3%。
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方面,地級城市的44個水源地中,有41個水源地監測項目全部滿足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同比增加1個。出現超標的均為地下水水源地,受地質環境背景影響,主要超標指標為氟化物、鈉和碘化物。
擬選擇14個縣
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2024年我省印發方案,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三年行動,全省已累計治理農村黑臭水體4322個,占全省農村黑臭水體總數(5692個)的75.9%,治理面積2276萬平方米,占總面積(2848萬平方米)的79.9%。剩下的1370個農村黑臭水體,將在2026年底前全面完成治理。
我省將聚焦皖北空氣質量提升攻堅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組織對12個市開展省級生態環保專項督察;持續加大餐飲油煙、噪聲擾民等群眾“家門口”環境問題整治力度,并擬選擇14個縣(市、區)完成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批美麗河湖。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