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呼吸”能變現?這個真的有。安徽森林資源豐富,安徽省政協委員張龍娃今年的提案重點關注林業碳匯。他建議,加大林業碳匯科技投入,強化碳匯林業的科技支撐,助力安徽林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林業大省 安徽林業碳匯資源豐富
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活動或機制。2024年初,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啟動,林業碳匯可以像商品一樣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從而激勵更多企業和個人參與到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中來。
張龍娃是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來長期從事林業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病等外來入侵生物成災機制與防控技術等研究。這幾天,他正帶著學生在野外調查林木病蟲害情況。擔任省政協委員以來,他先后提出“關于破解林業人才短板助力鄉村振興的提案”“關于我省科技小院建設的建議”“關于我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建議”等,圍繞農林科技創新、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等領域積極履職建言。
在張龍娃看來,安徽作為林業大省,發展林業碳匯,是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路徑,是打造高顏值高價值高品質高質量綠美江淮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安徽在林業碳匯領域先行先試,取得了積極成效。近期,首批5張安徽省林業碳票進行公示,即將發放。
打破瓶頸 加大林業碳匯科技投入
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應看到,我省在林業碳匯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瓶頸,如碳匯計量檢測方法尚未統一、森林固碳增匯經營模式和關鍵技術尚需突破、林業碳匯經濟價值實現路徑有待探索等。
他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林業碳匯的制度與政策體系保障。通過專門立法、出臺保護和發展林業碳匯條例或部門規章,健全碳市場制度與法規,彌補林業碳匯領域的法律法規空白,為林業碳匯的開發、管理、交易等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不是所有的林地都可以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張龍娃認為,應當強化碳匯林業的科技創新與投入,頂層設計林業碳匯重大科技創新任務,圍繞林業碳匯形成機制、固碳樹種選育、林木固碳增匯經營模式以及林業碳計量與監測技術等開展基礎理論與技術研究,為林業固碳增匯、碳匯計量和監測提供科技支撐。
發展林業碳匯,離不開優秀的人才。作為安徽省教學名師,張龍娃格外關注林業碳匯人才隊伍的建設。他建議,支持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林業碳匯領域的省級以上研究機構與平臺,引培一批碳匯監測核算和固碳增匯領域的領軍人才。同時,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自身優勢,加強碳匯造林技術人才培養,將“雙碳”理念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林業碳匯管理能力和現代林業理念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為“雙碳”戰略輸送一批熟悉碳計量評估、審定、核證等領域的技術人才,滿足林業碳匯全鏈條人才需求。(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