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為進一步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消除住宅小區供電安全隱患,我省力爭用兩到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供電自管小區供配電設施改造和移交,讓居民用上放心電。
據悉,我省將圍繞保障居民生活用電需求,抓住設備更新、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政策契機,按照“政府促改、產權人施改、供電公司助改、老舊小區必改、兼顧其他類物業”的要求,建立省市縣統籌調度、專營單位組織實施的工作推進機制。根據改造任務,合理安排年度計劃,力爭用兩到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供電自管小區供配電設施改造和移交。加強和規范新建商品住宅小區及其他房屋建設項目供配電設施開發建設管理,嚴格竣工驗收和移交,禁增量,減存量,切實改善群眾居住環境。
本次供配電設施改造移交工作實施范圍為供配電設施自管住宅小區,主要包括五類,分別是商業開發小區(開發建設單位或其母公司仍在正常運營的商業開發住宅小區)、保障性住房小區(政府組織建設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區)、單位自管小區(機關單位和國有企業管理的職工家屬住宅小區、宿舍等)、自建房小區(城鄉結合部或鄉鎮、農村內因各種原因形成的“小破舊”自建房小區)、其他類小區(開發建設單位和其母公司不存續的或雖存續但資不抵債或多年無實際經營、申請破產清算重組的商業開發小區,原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小區無明確管理單位的,老舊小區以及其他無法確定建設或管理主體的其他住宅小區)。
結合需改造移交小區的具體特點和改造內容,合理確定資金籌措機制。其中,商業開發小區原則上由開發建設單位負責;保障性住房小區原則上由原建設單位負責;單位自管小區原則上由管理單位負責;自建房小區原則上由供電企業負責;其他類小區通過產權單位、建設單位、業主方、市縣政府、供電企業共同負擔的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具體籌措方式由各地根據項目情況確定。應當由業主承擔的改造資金可按規定申請使用物業專項維修資金,從物業專項維修資金中分攤列支。
按照要求,改造完成后,由供電公司、有關部門、建設單位共同參與驗收。驗收合格后,將入戶端口以外的供配電設施設備產權移交給供電公司,并由供電公司實施“一戶一表”管理工作。各地市應積極爭取各項政策支持,符合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條件的要優先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鼓勵各市將供配電設施改造納入民生工程組織實施。在改造期間,供電自管小區產權責任單位,要依法保障居民用電的安全可靠,享受24小時電力故障報修服務。供電公司提供技術指導,遇緊急情況,在地方各級政府或產權責任主體主導下,落實兜底搶修服務。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