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本期策劃】2024年我的文化消費清單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4-12-02 10:05:02

QQ截圖20241202095828.jpg

□南窗紙冷

2024年的第一天我在巢湖,陽光晴好。我在紅石嘴那一帶走了好幾公里,跨年夜狂歡的氣息還未散盡,野地里有煙花燃盡未及清掃的痕跡。草坪上,露營客隨處可見,孩子和狗都在瘋跑。那時是下午,陽光映在湖面上金光閃閃。這一年就要開始了,而我對新的一年心中無數,內心一片愁苦。

也就是這一年開始,決心動手去完成歷年積蓄的心愿。不想再等了,也不想把所有的旅程都寄托于“以后”。

春節結束就去了阿那亞。阿那亞的旺季其實是夏天,但冬天自有它的好處,例如人煙稀少,酒店價格平易近人。和我想象中幾乎完全一樣,阿那亞的設計的確是人間烏托邦。小酒館、劇場、展覽館和圖書館、社區食堂,公寓、濕地和步道。海灘的沙子柔軟,大片海鷗逡巡。很難想象夏季同時有上萬人擠進這個社區的喧鬧。我住在海邊,淡季的價格容許我奢侈地住進了離海最近的屋子。早上五點,我被窗簾縫隙照進的一道光驚醒。拉開窗簾,我驚呆了,海上日出。隔著玻璃窗,我眼睜睜看著一輪紅日漸漸從海平面浮現,萬道霞光,令人目眩。拉開移門走到陽臺上去,兇猛的海風將我徹底吹醒,日出是一場最早的白日夢。

清明節去了青州,托了朋友的朋友約到博物館門票。那天我在病著,但終于能看見青州造像令人激動。從博物館出來路過龍興寺遺址,原來就在博物館南側。龍興寺創始于南朝劉宋,歷北魏、東魏,唐宋,明洪武年間湮滅……多年來,考古學人一直在孜孜尋找它的遺址,不想它近在咫尺。1996年10月,青博搶救發掘了龍興寺窖藏造像,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從此有了真實的樣貌。造像上的貼金彩繪還在,朱砂、寶藍、赭石、雀綠,歷經歲月與兵火、雕琢與掩埋,依舊保留著最初的風華,與15個世紀之后的人們微笑相見。

很難描述那種心情,大美無言,無須任何注腳即可直擊心靈。

五月去了德夯苗寨。景少人美的所在,公路上穿行,隨處可見深深的峽谷。初夏蟬鳴,在山谷里回蕩一片;打開車窗,空氣是甜的。公路邊有咖啡館,建成玻璃屋的樣子;一邊是高速,一邊是峽谷,半空中有人在玩熱氣球,真正偷得浮生半日閑之感。苗寨就是平平常常的村子,除了修葺了道路一切無改,筒車水碾,農人在水田中插秧耕作。若要吃飯,隨意找一個農家。魚從稻田捉來,菜自后院采來。農婦問我們要不要吃桃花蟲,這是本地異產,據說鮮美無比,但未敢嘗試。飯菜要大鍋現做,很慢。閑來無事,仔細端詳起農人的屋子,全部為木構,木柱、木梁、木板縱橫交錯。墻上掛著有些歲月的全家福,沙發上隨意堆放著小孩的衣物。客廳穿出去即是廚房,構造與皖南農家有些類似。吃了一條魚,鮮極。

夏天去了延吉與長白山。剛好遇到臺風過境,大雨下了一天一夜,我開著租來的車在延吉浩浩蕩蕩的夜幕里穿過,河兩岸的霓虹燈璀璨,網紅墻上的招牌層層疊疊,在雨水中折射出七彩的光暈,像童話世界。我從延吉開到圖們,再去琿春。圖們江始終在我的右手邊蜿蜒,有些地方布滿鐵絲網,看地圖,是朱紅色的邊境。大雨后的江水是土黃色的,有著不動聲色的兇猛,地圖給我推薦了一條盤山小路,穿過大片森林。樹木參天,植物葳蕤,一直侵略到本來就不寬的路面上來。

住在長白山腳下滑雪小鎮,夏日無雪,可以坐著纜車上到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坡上看漫山野花。北方山巒的遠處總是朦朦朧朧,似真似幻;所有的色彩都好像水粉,在不經意處涂抹,卻又那么恰到好處。中原和整個南方正值38度的盛夏,而長白山總是那么涼爽冷冽,在山坡上要披上外套才能抵御來自天池的寒風。我們去林間漂流,水流潺湲,清澈見底,卻會驟然在某個急彎處,將充氣小船狠狠甩到積滿樹枝與巖石的岸邊,整個人似乎都要被拋出船去。

十月坐船去了日本四國的高知。從港口下來、順著鄉間道路走了快兩公里,才找到公交車站。公交車一小時才有一班,面對大批從船上殺到的游客,站點的售票員和公交車都慌了手腳。我們不進城,反方向去了桂濱海灘。這個海灘以晶瑩的五色石而出名,我在海灘上消磨了快兩個鐘頭,埋頭撿到許多美麗石子。末了去吃午飯,只有冰激凌和類似天婦羅的食物,有只小狗友善地跳到椅子上與我打招呼。高知盛產柚子和愛媛橙,買了柚子茶與柚子護手霜,沁人心脾。

還陸陸續續去了一些地方,例如三亞、珠海和運城。行程表上,還等著去看12月沙漠里的流星雨。今年快要過完了,今年似乎做了許多事,但回望起來又那么不值一提。我常覺得自己真正的人生正在很遙遠的、在我缺席的情況下發生。而我正在試著找到它,成為它的一部分。

聽“可以吹一輩子”的故事

□陳衛華

今年到目前為止,我最值得的一次文化消費是讀了《在峽江的轉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

2月21日15:37,讀完了這本書,在讀書記錄中寫下:我預感到,在我今年已讀和將讀的書中,這本書的推薦指數一定不會掉出TOP3。現在已經接近年底,我的預感基本算是證實了:目前我還是把它排在TOP1,假設我12月能繼續認真讀書,按我的速度大概也只能讀兩三本書,就算有兩本超越了它,它還能排在第三。

很多人都知道陳行甲,畢竟全國主動辭職的縣委書記不多,尤其是辭職前一年他剛獲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此后有一次機會,陳行甲和省委書記、省長、州委書記共四人作了一個多小時的面談,中間省委書記曾對州委書記說:“如果我們要用(陳行甲),你可要舍得啊。”州委書記答:“謝謝您!我們求之不得。”可以說,陳行甲的仕途前景是光明的。

為什么要急流勇退?陳行甲在書中有解釋:“我最終的選擇是在任期屆滿后辭去公職,然后以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上書中央,反映基層一些行政文化的弊端,而且寫出我的思考和建議。這項工作必須是純粹的、無所顧忌的,半遮半掩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只有在我徹底辭去公職的情況下,才能證明我做這件事的純粹,也才能實現這件事的純粹。”

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理想作出的選擇,一個人,一生中能有一次這樣的選擇,用網絡語言來說,就“可以吹一輩子了”。

除了這種理想的感染力,我喜歡這本書,還因為它真實。它的正文部分共有七章,但是目錄并不叫章,而是叫記,第一記到第七記。讀完你會覺得,這不是標新立異,而是順理“不成章”、叫記更貼切,它就是一部生活的記錄史。

陳行甲有寫日記的習慣,這使得他的記錄不是那種事隔多年不一定靠譜的回憶,而是可以從當時的日記中直接找到記錄。

在真實的基礎上,更打動我的是作者態度的真誠。這本書的序是陳行甲大學期間的上下鋪同學肖立寫的,肖立的身份是一家大型醫療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在生活中,肖立應該也算一名成功人士,但要給一本書寫序,這個身份似乎又太輕了。但為什么序就一定要由名人來寫呢?一個相交相知多年的同學,不是比一個不了解自己的名人更能寫出真情實感嗎?

同樣地,書的跋是由陳行甲的兒子“阿魚”寫的。阿魚寫道:“如果有人問我,父親教給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我想我會這樣回答他:我們不該忘記自己走過的路,同情過的人,呼喚過的正義,渴求過的尊重,是這些東西構成了我們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義的根基。”這樣的父親,讓我肅然起敬,這樣的兒子,讓我對未來抱有希望。

在正文中,陳行甲將自己的生活梳理了一遍。媽媽對自己的影響,與妻子相知相戀的故事,因為充滿深情,讀來感人至深。在清華大學讀了兩年的公共管理碩士,在芝加哥大學進修了一年經濟學相關專業,其間的故事也都既溫暖又充滿了思考。至于從政的經歷,也基本是如實記錄,沒有刻意地去拔高美化自己。

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提出了“歷史三峽”論,陳行甲由這一概念想到,個人的一生也有其三峽。

當輕舟已過萬重山,陳行甲坐下來泡了杯茶,而我有幸坐在旁邊,當了一次聽眾。

懷著熱情與好奇心

□小麥

不知不覺一年又到尾聲,人到中年之后,時間越過越快,一如急管繁弦。天氣漸冷,狂風中也仍堅持去客戶處的那種為難,現在想來恍如隔世,但年輕的好處就是身在泥濘卻仍相信,一定會到達彼岸。現在是,明知哪里有奶與蜜,卻嫌路途遙遠曲折,不想爭取,這是時間寫給生命的答案,擁有的早已足夠,追求太多,便是貪欲,不值得拿健康與之交換。

2024年最值得一記的是,我辦了退休手續,生日后的第二個月,賬戶里進了人生第一筆養老金。

五十歲就能退休,感謝國家每月賜我兩千兩百余月的退休工資。雖不多,卻足夠在這座城市維持生活。當然,以我現在狀況,不需依賴這個,但,考慮到人生即使陷入絕境時,仍有這進賬每月按時進來,豈不倍感安慰?以合肥市目前的市場狀況,這點錢,相當于多一套房收租,心理層面上來說,也很開心。

我退休了,父母早已年邁,如西山之落日,堪堪維持。自去年我爸吃中藥以來,十天半月去中醫院跑一趟的事,變得令人躊躇,好在老同學出手相助,解決難題。不得不感嘆,人生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奇遇,這同學以前初中時關系不錯,高中后再無聯系,再來往,已經二十年后,彼此已然中年。今年,他在我家附近施工,不時去探望我父母,三十年不搬家的好處還是有的,一來二去,我爸看他比親戚還信賴,拿藥的事拜托給他。他比我上心多了。

也許這些年我的樂于助人終于得來的福報?話說,我一直有著不合時宜的熱情,總在很多時候強行幫助別人,得到很多故事,不論介紹工作,抑或做媒……說起來沾沾自喜,很是開心。

所謂不要介入別人的因果,在我看來是一句為自私為冷漠開脫的話,或許在某些時候,它也是力不從心的自我寬慰,可我堅持認為,力所能及地為別人提供更多人生的可能,拓寬命運的走向,何嘗不是一樁功德呢。

總在想,廣結善緣,廣種薄收,固然是一種不求回報的付出,但一路行來,我不也總是受到別人不勝其多的好意嗎?比如我同學伸出的這巨大援手,向他道謝都是生分了,請他吃飯從來都笑而拒之,想見面,也總是遇不到。所以,我篤定地認為,他就是我的福報吧,一定是。

今年看的書不算多,和以前如饑似渴的閱讀量來比,現在的我感覺快與書成陌路。一個月看幾本文學雜志,也是最后的堅持。

印象中最使我驚艷的作者是杜梨,這個姑娘靈氣逼人,幾個小說,無論是寫rapper,還是寫一對夫妻在新房中的奇遇,懸疑與量子力學加上殺人故事,摻雜得天衣無縫,驚人的想象力是虛構寫作最令人羨慕的加持。

張天翼這名年輕女作家,是我到目前為止覺得最為親切最會講故事的作者,她的小說《雕像》,我看一遍又看一遍,憑空而來卻情深似海的愛情,也是我一顆老心歷盡滄桑后,仍會為之相信和動容的。故事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

最近,看到她的新作《我有所念人》,講的是一個姑娘在三個不同的社群以不同身份和網名留下的不同印跡,主人公腦瘤手術,最后離開人世,但,世界因她曾經來過而在不同人群里留下深深印跡,她成了別人所掛念所懷想所追思的人。這個時代,大家都活得過分虛擬抽象了,但總有人以這樣的善良熱情博學,努力頑強在涼薄的世界里留下炙熱的痕跡,真的令人動容。這篇小說,我邊看邊流淚,用光好幾張紙巾。

這一年,仍然堅持打球,強身健體,且引伸出一些新的朋友圈層,球友們有趣,友好,個性迵然,但都生機勃勃。每一個人都是通向另一空間的窗口。這樣的遇見,總使我感恩。

2024年收獲不少,無病無災,有趣有樂,股票收益也不少,是令人滿意的一年。但愿我還能興致勃勃懷著熱情和對新世界不斷的好奇心,迎接新的一年。

將心定下來

□錢紅麗

小時候寫作文,開頭總愛說光陰荏苒。實則,每個人在童年,總嫌日子過得慢,一年漫長得簡直望不到頭。常常焦灼,怎么還沒過年?

只有到了一定年歲,才能真切感知到時間之快,什么也來不及做,一年盡矣。每臨中秋,我媽總要感傷一句:年怕中秋月怕半。如今,活到比當時的她還要大的年紀,她當年的感傷再次投射至我心上,尤為痛徹。日子何止不經過?簡直大風席卷殘云。

甲辰年一如“白駒過隙”。回頭檢索,無非讀點書。

這一年,終于將手機戒了。前幾年,一有空閑,總拿起手機東翻西看,一兩小時,嗖一下過去,沉浸在鋪天蓋地垃圾信息里,過后,深感空虛、自責。翌日,故態復萌。今年想了一個法子,夜里八點半,強迫自己關機,或者進行物理隔離,手機放客廳,遠離臥室。無手機可刷,一顆浮躁心得以平復,慢慢沉潛下來,讀書。如此,漸漸疏離掉微信。偶發一條朋友圈,以月計。這也算徹底戒了。微博,也不太看了。小紅書、知乎、抖音,根本不必安裝。

有時,下班回來,飯煮在鍋里,等吃的一點零頭碎老時間,也會有意識遠離手機。哪怕從書柜里拿出《魯迅日記》讀幾頁呢。翻到哪頁讀哪頁,屋外風聲,仿佛自民國呼呼呼一路吹下來了,凜寒冷冽。

這一段,終于有了舊歷年底的氣象,尤其黃昏,天空如此清透肅穆,偶爾亮一粒星子,有月映萬川的荒寒。猶如深山古寺殘碑,字跡縱然模糊,摸上去也還是那么有質感。每日黃昏,夕陽落下去了,迎著夕光余暉騎行,看西天顏色一點點淡下去,正是這一點微光,將大片云層襯得如同大理石,漸變線一樣的暗灰銀灰淺灰。忽地,整個天色黑下來,正好被路燈橘黃的光一下接住了。騎行一路,深感異樣。一日,滑一下過去了,我又老了一點,離死又近了一步。一生何等短暫,一如蜉蝣。我們棲身的這顆星球,它在廣袤宇宙中,幾同一粒微塵。

魯迅每年年底,都要計一筆書賬。以1914年為例,所費總計177余元。他特地注明,較去年約減五分之二也。177元,是什么概念?他供職教育部時,遇到同事婚喪喬遷之事,只需一元禮金。定居上海時期,他曾給好友內山書店三名員工墊付過一月工資,共45元。意味著當時普通員工月工資15元。放在當下物價體系中,魯迅一年買書支出,怎么著也得數萬元。

有時,我津津有味讀他列舉的書目:《謝宣城集》《復古編》《陶靖節詩集湯注》《明拓漢隸四種》《聽桐廬殘草》《宋元名人墨寶》《驢背集》……謝眺、陶靖節的詩文,如今尚能讀到,惜乎許多珍貴的碑帖拓片輯錄,永遠失傳了。孫犁老先生曾照著魯迅書目買回許多書籍。老先生故去后,也不曾聽聞他的藏書,捐給了大學圖書館,還是仍由后代私藏。

魯迅文字那么深刻,得益于多少古籍的滋養多少碑帖拓本的浸染?自從互聯網普及,現代人鮮少讀書了。人少讀書,必多燥氣,精神一如游魂,始終飄著的,沒有著力點。

一夜一夜,只有沉浸于書本中,一顆心才會定下來。互聯網時代,信息龐雜,一如山洪爆發,我們人類的一顆顆心,便是一條條河流,爆發的山洪泥沙俱下,河流變得赤銅般渾濁。只有讓自己慢下來,變得舒緩,泥沙漸沉,水流才會清澈,可見河底水草、鵝卵石、小魚小蝦……從而一顆心變得清明,見萬物,并共情于萬物。

由于長期受困于睡眠質量,久而久之,人愈加焦慮煩躁。倘非一日日讀書自修,我不知將變成一個怎樣暴躁浮泛之人。至少,是書滌蕩著我陶冶了我,讓我的性情日益蛻變,懂得后退,于精神世界里自洽,看什么皆以平和目光。

我極少記書賬。近年,愛好閱讀一些古籍,反反復復讀。以古人為師,學習鍛造語言。古詩詞是一方面,甚至連歐陽修小品文《洛陽牡丹記》,也讀得津津有味。《東坡志林》更有意思。前些年,根本讀不進去。有時,從網上下載,打印出來讀。

自磚頭厚《魯迅日記》里,可窺整個民國知識分子群像。他說:我本來每天寫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大約天地間寫著這樣日記的人們很不少。假使寫的人成了名人,死了之后便也會印出;看的人也格外有趣味……

三四年了。一直在魯迅周邊打轉轉。今年暮春,又去了一趟小城紹興。故鄉還是那樣的故鄉,一日日,成千上萬人群,潮水一樣來來去去。隨著喧囂人流,我在他居過兩年的臥室前,小站一會。縱然室外遍布金箔一樣的春陽,他那間屋子,依然與人烈寒之感。總要感念一番,這個人短短一生,究竟沉浸過多少書籍?他的古體詩那么好,便是明證。

后來,又去剡溪,相當于走了一段唐詩之旅,甚至可以追溯至東晉時代,“雪夜訪戴”典故便發生至此。出自《世說新語》,說是一個雪夜,王子猷乘一葉小舟,去訪戴安道,到了戴家門口,想想不進去了,復乘舟折返而回。王子猷當年正是沿著這條剡溪雪夜訪戴的。說的是興盡而返之事,以及王子猷的率真性情,也反映出東晉士族知識分子任性放達的精神氣質。

讀書,何嘗不是一場精神的旅行,然后,我們再去行萬里路,逐一得到印證。如此,山水人文恰到好處地貫通起來。

夜看人文紀錄片《大河之北》,小城正定那幾座熟悉的古寺古塔于鏡頭里一一閃過,恨不得即刻啟程前往。2019年冬天,只看過那里一座隆興寺,面對各朝代遺下的古跡,驚嘆不絕。盤桓數時,不舍離開。這一晃,五年過去了。

天氣一日日寒下去。又從書柜搬出魯迅選集重讀。忽然想起問候一聲林賢治老師。這套書是林老師編注的,也是他寄贈的。林老師一部《人間魯迅》,是國內最好的一部魯迅傳記。給魯迅作傳的,必須人品好,人格獨立,不依附于任何組織。

一年感恩節又至。五年前,抵達正定隆興寺當日,也是感恩節。我對著那尊翹著二郎腿的觀世音菩薩默默許愿:與美同在。

我們活著,僅僅活著,一邊讀萬卷書,一邊行萬里路,是多么值得感恩的事情呢。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漠河县| 崇仁县| 稻城县| 安平县| 凉城县| 出国| 宜宾县| 辽阳市| 临夏县| 清丰县| 绥中县| 金山区| 宁陵县| 定安县| 织金县| 宕昌县| 册亨县| 加查县| 油尖旺区| 集安市| 阿拉善右旗| 泰州市| 兴文县| 成武县| 荆州市| 莱芜市| 策勒县| 抚松县| 安西县| 孟村| 秭归县| 商城县| 昂仁县| 南涧| 湖口县| 周口市| 大新县| 石渠县| 崇礼县|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