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是最大的民生,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關系千家萬戶,更考驗城市治理水平。近年來,合肥市包河區將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作為城市更新的重點工作,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下大氣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滿足居民生活需要,因地制宜編制好改造方案,確保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得民心、合民意。截至2023年底,已累計完成42個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項目,惠及居民近3萬戶。
“城中村”變“城中景”
蕪湖路街道合肥儀表廠宿舍始建于20 世紀 60、70年代,這里承載著工業發展的城市記憶,但也飽經風霜,亟待改造。如今,走進前身為儀表廠宿舍的中鐵臻庭小區,寬敞明亮的住宅樓、干凈整潔的道路、錯落有致的綠化、小區院落改造成了一個個袖珍小游園、健身器材、便民步道、兒童樂園應有盡有。該小區乘著老舊小區改造的東風,讓這個曾經的“老亂差”搖身變成“網紅小區”,“面子”更美“里子”更秀。
“既干凈又整潔,不僅上下樓有電梯,樓下還有健身器材,花園、步道,現在的小區比以前好太多了。”11月6日下午,在此地居住已有三十余年的79歲老人張立煌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起改造后的一樁樁喜事,如今他已搬入新家一個多月。
“曾經的儀表廠宿舍房屋多為磚混、磚木結構,基礎設施不完善,老化嚴重,安全隱患多,居民的生活品質受到了嚴重影響。”蕪湖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本義介紹道,為了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2021年,包河區政府積極響應國家城市更新政策,將合肥儀表廠宿舍的改造提升作為重點民生工程。
2021年11月中鐵四局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中標該地塊,2022年5月開工建設,2023年6月完成安置房主體結構封頂。2024年4月22日,合肥儀表廠宿舍改造項目分房,小區500多戶居民實現原地回遷,圓了安居夢。
“規劃時,居民對于戶型的訴求比較多,因此,4棟小區樓,我們設計了11種不同的戶型?!敝需F四局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叁子告訴記者,雖然不同戶型的布局、承重結構各有不同,工程復雜度也成倍增加,但為了盡可能滿足住戶需求,將“民意”變為“滿意”,他們克服了設計、施工上的難題,將居民的訴求變成了現實。
“居民自治征遷”打造幸福家園
作為合肥首個以“居民自治征遷”方法完成改造的城市老舊小區,儀表廠宿舍居民的參與和支持在改造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元新聞記者從蕪湖路街道了解到,該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群眾利益優先,經分析研判,確立了“政府引導、居民自治、分段實施、逐步推進”的實施路徑,成立以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儀表廠拆遷工作領導小組”和儀表廠宿舍改造項目臨時黨支部,并選舉成立由11名居民組成的居民征遷自治小組,推選樓棟長,遇事“好商量”,通過群眾自治的方式,群眾的事情交給群眾辦。
街道搭建協商平臺,組織居民代表、設計單位多次召開研討會,引導居民全過程參與房型設計,還多次開展安置房業主開放日活動,有效提高項目建設水平。自今年4月份小區物業入場服務以來,40余項居民關心關注的問題得到協商解決。
“有問題我們就及時分析反饋,助力小區征遷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币言诖司幼∥迨嗄甑臈钣袢鹁褪蔷用裾鬟w自治小組成員之一,他回憶,自治小組成員一次次聯系、一次次上門做工作,小區征遷改造工作得以有序推進?!胺址亢?,大家對新建小區的質量和環境都十分滿意,這簡直是‘安置房的天花板’?!?/p>
近年來,包河區不斷探索片區收儲、捆綁平衡、城市更新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因地制宜創新城市運營新理念。如該區所屬的衛崗王衛片區試點推行的“肥瘦搭配”模式、淝河片區綜合開發模式,以及上述儀表廠改造項目,通過規劃統籌,采取開發代建模式,將地塊安置與商品開發統一平衡,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最大化利用規劃布局,給征遷群眾提供了家門口的優質服務。
合肥市也堅持“規建治一體化”理念,積極推行片區綜合開發,以促進生產、改善生活、優化生態為目標,通過城市運營倒推規劃設計和建設,整體提升改造片區的城市功能,高質量推進片區規劃建設,統籌生產、生活、生態,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樣板。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