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普法的重點對象,為引導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紐扣”,安徽多地結合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創新探索,普法時在“活”字和“動”字上做文章,增加普法的互動性趣味性,讓法治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法治教育課成了“香餑餑”
11月1日下午,在六安市霍山縣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心內,一邊是由黑石渡鎮中心學校的小小普法宣講隊正在向大家宣講法律知識,一邊是模擬法庭內正在模擬“開庭”審理一起涉校園內傷害的侵權案件。
霍山縣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心基地內的法治教育場館以法治教育為主題,設有法治教育長廊、大型報告廳、準備室、法治教育室、模擬法庭專區。其中模擬法庭是研學活動中法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大、中、小學生穿上法袍,對案件進行分析,角色扮演深入式體驗。庭審環節的過程中,對庭審案例分析、角色劃分、預演與開庭等環節進行分析講解,使同學們能夠充分了解司法審查要點、審判流程等,提升法治思維及學法用法的能力和意識,讓知法、懂法、守法的種子從小就播進孩子們的心中。
據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心主任余澤民介紹,基地成了學生們日常接受普法教育的重要場所,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讓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如何預防校園欺凌、預防電信詐騙等法律知識。
普法廣場有了“參與感”
鳳陽縣小崗村網信普法基地內,有些層次多樣、形式多變的普法內容。該基地緊鄰小崗學校,是對學生和家長開展普法的重要場所。
普法基地分為室內室外兩個展區,室內有法史鉤沉、法治方圓、與法同行、展望未來四個展區,室外有網信普法主題廣場。網絡普法融入在法治館整體之中,和其他領域法律普及相互映襯,打造了法律知識你問我答互動區域和法律常識競賽區域,以趣味活潑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識。
在戶外普法廣場,工作人員介紹稱,普法宣傳的前提是群眾喜聞樂見的產品,作為建在村里的普法基地,戶外網絡普法廣場首先要滿足基層群眾需求,要讓群眾愿意看、看得懂。該戶外網絡普法廣場整體以輕松活潑為主要基調,以真實案例為主要形式,宣傳內容以圖畫、漫畫為主,擯棄長篇大論的文字堆砌,讓群眾在小故事中了解法律知識。同時,在普法廣場各元素上,均布置有二維碼,掃一掃便能得到法律條文、或者法治動漫、或者普法微視頻,用網絡的表現形式,豐富普法內容。
在該廣場上記者看到,一些“預防電信詐騙”“保護個人信息”等法律知識被展示在娛樂設施上,增強了普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