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10月30日召開“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1-9月份,安徽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0.4萬人。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749.01萬人
“堅持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千方百計保持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煒在發布會上介紹,我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1-9月份,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0.4萬人。注重統籌重點群體就業、重點企業用工和青年人才招引,實施“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組織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推進“三級三方服務千企”行動,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
大力釋放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我省出臺“皖創22條”,整合推動各類資源、平臺、要素向創業者集聚,2022年以來,共發放創業貸款350億元,支持科研人員、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創業40余萬人次。
不斷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我省深入實施“數據找人”計劃,截至9月底,全省城鎮職工養老、城鄉居民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749.01萬人、3388.75萬人、950.31萬人、708.29萬人。
我省還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失業保險金計發比例提高至最低工資標準90%,進一步兜牢民生底線,讓更多人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超240萬人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省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2023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增加26.2萬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3.3萬人。實施“萬名博士后聚江淮”行動,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動站815家,在站博士后4262人。
持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部署實施人才興皖工程,把培育高技能人才、建設技工強省作為重大任務來抓,截至9月底,全省技能人才總量超77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超240萬人。
據介紹,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勞動關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省勞動關系總體和諧穩定。進一步優化人社服務和營商環境,安徽已經實現“三公里”就業圈城鄉社區全覆蓋,社銀合作“就近辦”服務網點拓展至4000余家。積極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退休等2個“一件事一次辦”實現線上辦理,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集成服務事項207項。
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勞動者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權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省將加強宏觀調控指導,不斷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切實增加勞動收入占比,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推動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我省將發揮最低工資標準的“提低”作用,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加強執行情況評估,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保障低收入勞動者更好地分享社會發展成果。做好“擴中”工作,健全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及時發布分職業、分崗位等多維度的工資價位信息,讓勞動力市場可參考,工資協商有標準,提升重點行業、重點群體的薪酬信息指導效率。
合理調節過高收入,我省將持續深化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和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常態化開展國企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加大對國有企業各級負責人薪酬、津貼補貼的監管力度,加強社會監督,不斷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指導企業將薪酬分配向科技人員、技能人才和生產一線勞動者傾斜。
基層快遞網點工傷保險參保率達90.52%
近年來,我省多措并舉全力保障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等勞動者工傷權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在積極推進以工程建設領域按項目參保、高風險行業參保為重點的工傷保險擴面參保的同時,不斷探索將更多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多層次工傷保障范圍。“工程建設項目一直是廣大農民工重要的就業渠道,考慮工程建設項目農民工就業特點,我們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領域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保障農民工權益,近年來項目參保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障問題也是社會各界關心的問題,超齡就業人員大多為靈活就業人員,也包含了部分超齡農民工。據介紹,我省明確將不滿65周歲沒有領取職工養老保險的超齡就業人員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圍;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出臺促進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政策,目前基層快遞網點參保率達90.52%。
據介紹,對于在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等平臺就業的廣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人社部門正在做好基礎調研、政策研究和省級集中信息系統建設等工作,積極爭取納入國家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范圍。
創新推進補充工傷保險發展,目前我省16市均已上線補充工傷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截至9月底,全省補充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6.09萬人、參保企業9572家。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