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向“綠”而行,美麗安徽繪新篇
來源:安徽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4-08-16 10:21:43

  今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主題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年來,安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大力實施生態強省戰略和綠色發展行動,著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安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23年,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率提升到82.9%;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突破90%;森林覆蓋率達30.22%,貢獻了占長三角森林面積三分之一的“安徽綠”;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十年禁漁效果彰顯,“水中國寶”長江江豚逐嬉皖江;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4年超過九成。如今,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畫卷正在江淮大地展現。

  全面治污,守護碧水藍天

  每天傍晚,銅陵市銅官區春江花月小區居民李萍都會到小區附近的黑砂河生態公園休閑散步。談起黑砂河的環境變化,李萍高興地向記者說:“很難想象現在黑砂河治理得如此好!數年前這里是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環境十分惡劣,在家經常能聞到刺鼻的氣味,現在完全聞不到了!”

  為解決黑砂河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2015年起,銅陵市大力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并相繼出臺《黑砂河長治久清專項行動方案》等文件,對河流周邊的違章建筑進行拆除,不符合要求的沿河工廠及時關停。同時建立超磁站和降氨氮站,有效治理黑砂河暗渠末端水質。

  拉高環境“顏值”,源頭治污為要。近年來,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集中攻克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還老百姓藍天白云、水清岸綠。

  在污染防治攻堅方面,我省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持續開展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同時,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積極推進鄉村生態振興。2023年,全省整治農村黑臭水體1176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1.8%,提前2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油煙、噪聲污染等群眾“家門口”“窗邊事”是生態環境領域群眾訴求焦點。近年來,我省構建環保惠民長效機制,持續開展群眾“家門口”環境問題整治。據統計,2023年全省油煙、噪聲投訴辦理滿意率99.66%,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連續4年達九成以上。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2023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3,優良天數比率提升到82.9%;重污染天數由2017年的133天下降至54天,降幅59.4%。長江干流安徽段、淮河干流、新安江干流總體水質均為優。全省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6%,超過國家下達目標5個百分點。

  生態修復,夯實綠色本底

  盛夏時節,位于馬鞍山市雨山區向山鎮的凹山地質文化公園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觀賞。“這里景色宜人,空氣清新,我和家人經常來這里散步游玩。”75歲的居民劉大爺說。

  這處風景優美的地質公園,曾是因長期開采而導致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為讓這座廢棄礦山“披上綠衣”,2020年,馬鞍山市對該鎮廢棄礦山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通過“礦山治理+特種經濟林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治理模式,將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深度融合,精準推進生態修復。

  經過數年治理,向山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拔-212米的凹山坑已被改造為巨大的“人工湖”,園內種植草皮2萬多平方米、各種喬木50余種1100多棵,如今的凹山地質文化公園成為市民觀光休閑、拓展研學的好去處。

  開展生態修復,筑牢生態屏障,功在青山綠水,事關民生福祉。近年來,我省全面啟動實施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同時,我省統籌推進皖南、皖西兩大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推進“四廊兩屏”重點工程建設,造林綠化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其中,2023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8萬多畝、封山育林179萬畝、退化林修復73萬畝,發展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超過1260萬畝。

  林長制改革是安徽在生態建設領域的一項改革創舉。為持續做好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我省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確保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人。目前,全省共有5.2萬名林長守護400萬公頃森林和100萬公頃濕地。

  低碳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近日,在位于淮南市潘集區的國家級大宗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基地,記者看到,這里采煤留下的煤矸石等固體廢棄物正重新回爐冶煉。經過多道工序,不僅將這些固體廢棄物制作成價格不菲的高強陶粒和新型硬化、填充材料,還可以提取金、銀等金屬元素,實現固廢資源的二次利用。

  “目前企業消耗煤矸石年設計產能是300萬噸,一期建設處理能力已經達到120萬噸,煤矸石轉化成陶粒之后價格可提升10倍至15倍,真正實現了高附加值利用和低碳利用。”項目投資方、安徽東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保川說。

  近年來,淮南市正以加快建設國家大宗煤電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園為契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升傳統煤炭產業綠色轉型。對于每年新增的2000余萬噸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系固廢物,該市積極推進產業化利用,研發出的煤矸石輕質陶粒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隨著“雙碳”目標在安徽不斷深入,安徽正通過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實施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節能降碳能效提升等“碳達峰十二大行動”,瞄準光伏發電、新型儲能等綠色產業新賽道,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加快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助力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數據顯示,過去10年,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近30%,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14個百分點;截至今年5月,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236萬千瓦,占全社會發電裝機的比重提升至46.1%。

  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離不開科技和產業支撐。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我省大力培育壯大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當前,我省形成了光伏、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產業集群,已累計組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省級創新平臺172家。

  其中,2023年,全省落地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項目1350個,總投資額1.19萬億元,產業投資規模連續兩年位列十大新興產業之首,產業發展呈現出量質齊升、活力增強的態勢。(記者 羅曉宇)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石棉县| 广东省| 洱源县| 锡林郭勒盟| 遵化市| 准格尔旗| 鹰潭市| 阳新县| 太湖县| 苏州市| 桐柏县| 泰安市| 曲阳县| 文山县| 新津县| 太和县| 宣城市| 郧西县| 崇礼县| 定远县| 杂多县| 连江县| 武穴市| 潞西市| 乐都县| 巴林左旗| 邵阳县| 崇州市| 深圳市| 安康市| 赞皇县| 申扎县| 石泉县| 防城港市| 开封县| 禹城市| 于田县| 横山县| 德阳市|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