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依舊擋不住人們出游賞景、品味美食的熱情,市民游客三五相約,開啟一場“有滋有味”的夏日美食之旅。“尋味美好中國·品游萬里山河”全國二十四節氣(夏季)旅游美食及線路近日在山西運城發布,各地推薦的共368個夏季節氣旅游美食及84條線路脫穎而出,為廣大游客在夏季深度品游目的地、尋味地方特色美食提供參考指南。
跟著舌尖去旅行
“食”位居旅游要素之首。近年來,不少游客因“食”而動,為“吃”而游。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3中國美食旅游發展報告》顯示,92.3%的受訪者會在旅游前或旅游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訪者將體驗當地美食作為重要行程。
小龍蝦是安徽合肥當之無愧的夏日美食“頂流”。6月15日,合肥駱崗公園龍蝦美食嘉年華開幕,航南廣場一改往日寧靜,變成人聲喧囂的美食街。廣場正中央,數十個龍蝦攤一字排開,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叫賣聲,不一會便圍滿了食客。麻辣、蒜泥、紅燒、清蒸、十三香……一盤盤口味各異的小龍蝦冒著熱氣,吸引食客爭相品購。“現場人氣遠超預期,不到1小時就賣掉近一半。”龍蝦攤老板周然說。
除龍蝦美食外,中華戰舞、非遺盒子燈、英歌舞等民俗表演也驚艷亮相,為八方來客奉上視覺、味覺雙重盛宴。“我特意與好友從滁州驅車2小時趕來。”游客宋先生說,“這里的小龍蝦味道好,氛圍更是杠杠的,不虛此行。”
吉林·享小城煙“火”休閑消夏美食之旅同樣精彩。線路以東北特色美食、休閑度假為主線,吸引游客在旅程中感受濃濃煙火氣。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市場推廣處一級主任科員崔華介紹,吉林還將組織消夏避暑全民休閑季、啤酒節等活動,豐富游客體驗。
“為一餐美食奔赴一座城市,體現了我國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體現了大眾旅游的多樣性、個性化等特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建議,各地可針對不同游客群體特點,開發不同主題的美食產品。同時,促進美食和其他旅游要素融合,在融合中創造新玩法新場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綜合體驗。
美食味里尋文化
美食如詩,滋味醉人。一次美食之旅,既是一場大快朵頤的味覺盛宴,更是一次酣暢淋漓的文化大餐。
從塞北大地的面食之王到晉商大院的饕餮盛宴,從太行水鄉的風情小吃到黃河之濱的河東家宴,每一道特色美食都是對當地文化的深刻詮釋。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近日正式發布4條二十四節氣山西(夏季)旅游美食及線路,吸引市民游客跟隨節氣踏上美食之旅,回看歷史、探尋文明、鑒賞古建、品味美食。
“美食是一種世界語言,它以獨特的姿態展示著各地文化。”在山西運城,品嘗解州羊肉泡、運城大盤雞等特色美食,體驗早晚市的繁華后,攝影師旅游博主劉運澤連連贊嘆,“通過擦亮美食這張名片,運城一定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蛤蜊涼粉、花開富貴梅花蝦……青島西海岸新區近日熱鬧非凡,第二屆中國海洋美食文化節暨2024民族美食文化節在此舉辦,廚藝大師們大顯身手,帶來一場美食文化盛宴。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陳新華介紹,文化節聚焦海洋美食、國潮美食、地標美食,通過“會、展、賽、培、銷”聯動方式,持續釋放市場端新需求。
“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歷史厚重、源遠流長。”四川省旅游飯店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鮑小偉介紹,眼下,四川正不斷挖掘美食文化內涵,以綠色健康為主題,不斷推出歷史與現代、傳統與創新、特色與文化深度融合的美食,讓南來北往的旅行者在享受美食的歡悅中,記住一座城市、愛上一種生活。
“舌尖上的美食之旅是味蕾的吸引,更是美食文化的吸引。”云南財經大學首席教授、旅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明慶忠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飲食蘊含一方文化,美食的盡頭是地理、是文化。近年來,國內的廣州國際美食節、西藏雪頓節、內蒙古馬奶節、海南國際椰子節等熱鬧非凡,不僅推廣了美食文化,還帶動了當地消費,可謂一食帶人氣、一食傳美名。
多元融合促消費
人間煙火,四時飄香。美食正成為人們奔赴遠方的理由,各地積極挖掘美食文化內涵,開展美食品牌文旅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如浙江的“百縣千碗”、湖南的“味道湖南·去湘當有味的地方”等美食營銷案例表明,美食已被納入各地旅游發展戰略視野,成為促進旅游消費、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今年3月,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美食旅游宣傳推廣,鼓勵推出精品美食旅游線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餐飲文化,進一步釋放餐飲消費潛力”。
近年來,福建通過舉辦“好吃好玩享福味”旅游美食季等主題活動,點燃美食煙火氣,吸引游客共享福氣福運。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宣傳推廣處處長徐揚介紹,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將以此次推出的線路為契機,將美食元素融入旅游活動,創新營銷方式,擦亮福建美食名片,讓游客“首先想到要來、來了還想再來”。
“尋味一口美食,奔赴一個地方,探訪一方風情。”6月9日,“尋味鎮江”文旅美食消費季在江蘇鎮江啟幕,吸引上千名市民游客參與。鎮江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陸艷華說,鎮江將持續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打造“尋味鎮江”系列美食旅游消費產品,讓廣大游客因美食愛上鎮江、因美景留在鎮江。
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宋洋洋認為,美食不僅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寫照,也是喚起本地居民對生活城市的文化認同、喚醒外地游客對旅游目的地情感依戀的重要載體。地標性美食已成為城市文旅發展的“流量密碼”,美食旅游逐漸成為文旅消費新動能,成為拉動文旅經濟的重要力量。各地應塑造一批美食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全方位釋放“舌尖經濟”的消費活力。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推動“美食+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有助于挖掘美食文化內涵,豐富優質產品供給,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激活經濟發展動能,讓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本報記者 魏 彪 通訊員 朱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