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安亭鎮安馳路旁的辦公室里,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正和技術團隊探討新車型的設計思路。晚飯后,他還要趕高鐵到合肥,第二天在位于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的世界最大“牛屋”接待前來參觀工廠的領導和客人。上海安亭-合肥新橋,這條長約480公里的線段是李斌往返次數最多的路線。一邊是設計和銷售,一邊是生產,合肥與上海,串起了蔚來的“雙城記”。
長三角協同發展為蔚來提供肥沃土壤
在最近公布的Q1財報里,李斌透露蔚來的第三工廠已開建,第三品牌螢火蟲預計明年開始交付。這座第三工廠,位于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內。建成后,蔚來在合肥的生產基地將擁有三座智能化工廠,所有車型也都將在這三座工廠中生產,包括即將在9月開始交付的樂道,明年交付的螢火蟲,以及后續更多的車型。
合肥、上海的兩城同頻共振,在蔚來的節點性活動中可見一斑。
5月9日,蔚來第50萬輛量產車下線,用戶是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當天,儀式在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蔚來工廠內舉行,省、市主要領導悉數到場,還有來自全球的蔚來用戶代表、合作伙伴代表等。5月15日,蔚來在上海西岸穹頂藝術中心正式發布樂道,李斌現場講解樂道的技術優勢及服務體系。這之間,5月11日,何小鵬到合肥親手將小鵬X9交付給李斌。李斌則帶著何小鵬參觀了位于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的F2工廠。當晚,兩人一班高鐵到上海。便捷的高鐵,縮短了合肥與上海的時空距離,也帶來了蔚來更多的雙城聯動。
回憶2014年蔚來在上海初創,李斌感慨萬分。到2018年蔚來第一輛量產車在合肥下線,其中甘苦自知。而這4年,恰好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醞釀期。“蔚來一路從重癥室走來的過程,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李斌說。合肥與上海擁有優質的汽車產業基礎與圍繞智能電動汽車形成的完備產業鏈,同時具備科技創優勢、產業聚集優勢、區位優勢和營商環境優勢。在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上海和合肥的汽車產業正實現更高質量的協同發展,為蔚來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合肥上海之間形成“兩小時產業圈”
目前,蔚來在合肥、上海等地分別設立了整車制造、業務總部、關鍵零部件產研等核心業務單元。合肥是蔚來中國總部所在地,建立了總部管理、研發、銷售服務、供應鏈制造一體化基地。同時,合肥蔚來中國總部還承擔了整車與核心零部件制造重任。上海是蔚來的國際業務總部和全球量產車研發中心,承擔了整車研發、制造運營、營銷和服務職能。
在李斌看來,長三角成熟的產業鏈體系與區位優勢,以及發達便利的交通條件,讓蔚來可以推進近地化戰略,顯著提升經營效率,優化各類成本。通過新能源車產業集群協同發展,合肥與上海之間正逐漸形成“兩小時產業圈”。“我個人對此深有體會,通過高鐵在合肥上海間往返辦公,單程時長不到2小時,真正實現了高鐵通勤。”李斌說。
2018年,蔚來在合肥投產的先進制造基地(位于合肥經開區南區派河邊),擁有中國品牌首條全鋁車身生產線,并配備大量智能化設備,成為具有高度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以及先進制造工藝水平特點的先進工廠。2022年投產的蔚來第二先進制造基地(位于合肥經開區北區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內),是一座全鏈路數字化智能工廠,突破傳統大規模生產與個性化定制的矛盾局限,從工廠收到訂單到整車下線僅需14天,是新一代汽車智造工廠的樣板,被媒體、用戶譽為“世界級的汽車工業標桿”。
同時,蔚來的發展離不開汽車、軟件、服務等高端人才,上海國際大都市與合肥科研院所和高校云集,各自擁有的世界級優勢給蔚來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智能化電動汽車世界級創新中心的打造,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撐。
長三角一體化助力安徽電動汽車產業
李斌介紹,伴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蔚來自2016年起圍繞合肥進行深度產業布局,超70%的產業鏈合作伙伴都來自于距離合肥600公里的周邊區域。重點合作伙伴就近生產,即時供貨,大幅縮短了供貨周期,優化了物流成本,也能迅速在現場解決各種問題。
長三角也是蔚來重要的銷售市場。依托長三角領先的消費觀念和便利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過去一年,蔚來銷量的55%都來自長三角。以上海和安徽為例,2023年7月至12月,在上海成交均價30萬元以上的市場中,蔚來銷量連續6個月超越寶馬、奔馳、奧迪,不分能源形式;今年前五個月,在安徽成交均價30萬以上純電市場,蔚來占有率達59.5%。
“相信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依托于長三角的科技創優勢、產業聚集優勢、區位優勢和營商環境優勢,安徽與合肥一定會成為全球智能電動汽車創新和產業聚集的高地,也將成為全世界新能源汽車智能電動汽車使用體驗最好的地方。”李斌表示。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