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河溝多,湖泊多。但凡有水的地方,總是像水鄉里的人一樣閑不住,要么養魚蟹,要么種菱藕。
五六月間,水面上鋪滿綠茵茵的菱葉,風吹碧浪,菱葉在水里搖呀搖,晃呀晃。種菱人撐一葉小船,竹篙一點,船向菱葉深處緩緩而去。還沒等船停穩當,種菱人已經彎下身去,一手抓住菱葉,一提一拉,一根長長的菱梗連葉帶根甩進了船艙。
種菱人說,菱也和田間作物一樣,不能過密,過密了光照不好,會影響菱的生長,菱長出來時也需要間苗。菱梗細而長,綠綠的,嫩嫩的,我對種菱人說,拿回家炒上一盤,肯定清爽可口。種菱人笑笑說,哪有拿這個當菜的,過去都是當飼料的。
生活在里下河水鄉這么多年,還真是沒有看到過有人拿菱梗來做菜的,更別說是吃了。我是吃過菱梗菜的,也聽說過在江南水鄉,人們甚至把藕帶、芡梗還有菱梗,并稱為“水中三逸”。
大約是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到南京溧水出差,剛好有個大學同學在溧水工作,晚上約我在一個小飯店聚聚。一桌子的菜,我印象最深的有一盤干炒魚頭,還有一盤就是清炒菱梗。端上來的時候,綠綠的細段躺在盤子里,我起初以為是清炒蘆蒿,嘗了一口,脆脆的,滑滑的。同學告訴我說是炒菱梗,“菱梗?”我大為詫異,想不到在水鄉天天都能見到的菱梗,也能做出一道菜來。
同學說,現在是菱生長的季節,種菱的人舍不得多扯,還要等著長菱角呢,炒菱梗算得上時鮮菜。等到菱角老了的時候,菱梗多了,家家戶戶都要腌上一些,腌制的菱梗風味更妙。同學約我秋后的時候,再來一回,一定讓我吃上腌制的菱梗。后來我沒有再去,也沒有吃到腌制的菱梗,但腌菱梗的味道一直在我心里。
清代中期有一本手抄秘本菜譜《調鼎集》,以揚州菜系為主,介紹了正宗的揚州菜的烹調方法,從日常小菜腌制到宮廷滿漢全席,應有盡有。書中不泛有以菱為食材的菜肴,其中就有一道菜叫“拌菱梗”,“夏、秋采來,去盡葉、蒂。苗根上圓梗,滾水焯熟,拌姜、醋、糟,醉可也。”菱梗當菜,想必古人也是青睞有加。
曾經好幾回,我途經揚州,也試圖在揚州吃上菱梗菜。在林林總總的菜單上,我終是沒有尋覓到菱梗菜的影子。或者是鮮菱的清甜遮掩了菱梗的風味,如《調鼎集》中說的那樣,“現起現煮,菱魂猶在殼中也。”有菱角之美,誰還會去在意菱葉下那根根菱梗呢?菱角雖美,菱梗也是菜,不應該被忘記。
世間風物,一個季節有一個季節的味道,一個地方也有一個地方的味道。菱梗是水鄉的菱梗,對于生活在水鄉里的我來說,總有一種味道在心頭縈繞著,菱梗便是。(田秀明)
【橙美文】菱梗
安徽商報
張雪子
2024-06-03 09:39:25
水鄉河溝多,湖泊多。但凡有水的地方,總是像水鄉里的人一樣閑不住,要么養魚蟹,要么種菱藕。
五六月間,水面上鋪滿綠茵茵的菱葉,風吹碧浪,菱葉在水里搖呀搖,晃呀晃。種菱人撐一葉小船,竹篙一點,船向菱葉深處緩緩而去。還沒等船停穩當,種菱人已經彎下身去,一手抓住菱葉,一提一拉,一根長長的菱梗連葉帶根甩進了船艙。
種菱人說,菱也和田間作物一樣,不能過密,過密了光照不好,會影響菱的生長,菱長出來時也需要間苗。菱梗細而長,綠綠的,嫩嫩的,我對種菱人說,拿回家炒上一盤,肯定清爽可口。種菱人笑笑說,哪有拿這個當菜的,過去都是當飼料的。
生活在里下河水鄉這么多年,還真是沒有看到過有人拿菱梗來做菜的,更別說是吃了。我是吃過菱梗菜的,也聽說過在江南水鄉,人們甚至把藕帶、芡梗還有菱梗,并稱為“水中三逸”。
大約是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到南京溧水出差,剛好有個大學同學在溧水工作,晚上約我在一個小飯店聚聚。一桌子的菜,我印象最深的有一盤干炒魚頭,還有一盤就是清炒菱梗。端上來的時候,綠綠的細段躺在盤子里,我起初以為是清炒蘆蒿,嘗了一口,脆脆的,滑滑的。同學告訴我說是炒菱梗,“菱梗?”我大為詫異,想不到在水鄉天天都能見到的菱梗,也能做出一道菜來。
同學說,現在是菱生長的季節,種菱的人舍不得多扯,還要等著長菱角呢,炒菱梗算得上時鮮菜。等到菱角老了的時候,菱梗多了,家家戶戶都要腌上一些,腌制的菱梗風味更妙。同學約我秋后的時候,再來一回,一定讓我吃上腌制的菱梗。后來我沒有再去,也沒有吃到腌制的菱梗,但腌菱梗的味道一直在我心里。
清代中期有一本手抄秘本菜譜《調鼎集》,以揚州菜系為主,介紹了正宗的揚州菜的烹調方法,從日常小菜腌制到宮廷滿漢全席,應有盡有。書中不泛有以菱為食材的菜肴,其中就有一道菜叫“拌菱梗”,“夏、秋采來,去盡葉、蒂。苗根上圓梗,滾水焯熟,拌姜、醋、糟,醉可也。”菱梗當菜,想必古人也是青睞有加。
曾經好幾回,我途經揚州,也試圖在揚州吃上菱梗菜。在林林總總的菜單上,我終是沒有尋覓到菱梗菜的影子。或者是鮮菱的清甜遮掩了菱梗的風味,如《調鼎集》中說的那樣,“現起現煮,菱魂猶在殼中也。”有菱角之美,誰還會去在意菱葉下那根根菱梗呢?菱角雖美,菱梗也是菜,不應該被忘記。
世間風物,一個季節有一個季節的味道,一個地方也有一個地方的味道。菱梗是水鄉的菱梗,對于生活在水鄉里的我來說,總有一種味道在心頭縈繞著,菱梗便是。(田秀明)
水鄉河溝多,湖泊多。但凡有水的地方,總是像水鄉里的人一樣閑不住,要么養魚蟹,要么種菱藕。五六月間,水面上鋪滿綠茵茵的菱葉,風吹碧浪,菱葉在水里搖呀搖,晃呀晃。種菱人撐一葉小船,竹篙一點,船向菱葉深處緩緩而去。還沒等船停穩當,種菱人已經彎下身去,一手抓住菱葉,一提一拉,一根長長的菱梗連葉帶根甩進了船艙。種菱人說,菱也和田間作物一樣,不能過密,過密了光照不好,會影響菱的生長,菱長出來時也需要間苗。菱梗細而長,綠綠的,嫩嫩的,我對種菱人說,拿回家炒上一盤,肯定清爽可口。種菱人笑笑說,哪有拿這個當菜的,過去都是當飼料的。生活在里下河水鄉這么多年,還真是沒有看到過有人拿菱梗來做菜的,更別說是吃了。我是吃過菱梗菜的,也聽說過在江南水鄉,人們甚至把藕帶、芡梗還有菱梗,并稱為“水中三逸”。大約是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到南京溧水出差,剛好有個大學同學在溧水工作,晚上約我在一個小飯店聚聚。一桌子的菜,我印象最深的有一盤干炒魚頭,還有一盤就是清炒菱梗。端上來的時候,綠綠的細段躺在盤子里,我起初以為是清炒蘆蒿,嘗了一口,脆脆的,滑滑的。同學告訴我說是炒菱梗,“菱梗?”我大為詫異,想不到在水鄉天天都能見到的菱梗,也能做出一道菜來。同學說,現在是菱生長的季節,種菱的人舍不得多扯,還要等著長菱角呢,炒菱梗算得上時鮮菜。等到菱角老了的時候,菱梗多了,家家戶戶都要腌上一些,腌制的菱梗風味更妙。同學約我秋后的時候,再來一回,一定讓我吃上腌制的菱梗。后來我沒有再去,也沒有吃到腌制的菱梗,但腌菱梗的味道一直在我心里。清代中期有一本手抄秘本菜譜《調鼎集》,以揚州菜系為主,介紹了正宗的揚州菜的烹調方法,從日常小菜腌制到宮廷滿漢全席,應有盡有。書中不泛有以菱為食材的菜肴,其中就有一道菜叫“拌菱梗”,“夏、秋采來,去盡葉、蒂。苗根上圓梗,滾水焯熟,拌姜、醋、糟,醉可也。”菱梗當菜,想必古人也是青睞有加。曾經好幾回,我途經揚州,也試圖在揚州吃上菱梗菜。在林林總總的菜單上,我終是沒有尋覓到菱梗菜的影子。或者是鮮菱的清甜遮掩了菱梗的風味,如《調鼎集》中說的那樣,“現起現煮,菱魂猶在殼中也。”有菱角之美,誰還會去在意菱葉下那根根菱梗呢?菱角雖美,菱梗也是菜,不應該被忘記。世間風物,一個季節有一個季節的味道,一個地方也有一個地方的味道。菱梗是水鄉的菱梗,對于生活在水鄉里的我來說,總有一種味道在心頭縈繞著,菱梗便是。(田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