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我省圍繞材料、電子電氣、機械、農副食品加工、輕工/旅游及其他等5個行業,遴選認定了72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2023年,72個集群(基地)擁有規上(限上)企業3692家,實現營收7916.1億元,同比增長8.8%。全省集群(基地)重點實施1060個總投資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29.1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5%。
2023年,我省營收超百億集群(基地)23個,營收500億以上集群(基地)2個、300億~500億6個、100億~300億15個,長豐縣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群(基地)以超700億元營收領跑;36個集群(基地)特色產業集聚度超30%,19個超50%。
堅持創新驅動,2023年,我省各集群(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849家、新增730家。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25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94家。寧國市先進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屬材料零部件集群(基地)建成合工大(寧國)汽車產業研究院、安徽工程大學(寧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中鼎汽車橡膠零部件檢測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集群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74個。堅持數字賦能,2023年,全省集群(基地)新增省級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20個,省級智能工廠及數字化車間39家。
以骨干企業、重大項目為抓手,我省堅持開放承接,推動集群(基地)深度融入長三角地區、區域中心城市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構建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與新興產業聯動發展格局。2023年,各集群(基地)億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1914.8億元。全省集群(基地)重點實施1060個總投資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29.14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5%。含山縣綠色智能鑄造集群(基地)常態化赴外地招商,2023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1個,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102億元、外商直接投資1361萬美元。
堅持機制創新,目前我省21個集群(基地)擁有區域公共品牌,33個集群(基地)成立了產業協會(技術聯盟),55個集群(基地)設立了專業管理機構,40個集群(基地)搭建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54個集群(基地)建有高端研發機構,已有7個集群(基地)完成“五個一”建設目標。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