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坐落于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航空工業合肥航太雷電重大試驗設施項目結構主體順利通過驗收,這座獨特的超高鋼結構建筑高度達到118米。未來,合肥將新增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新地標。
合肥航太雷電重大試驗設施項目是科工局批復建設的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工程,可滿足我國在今后較長時期內的雷電電磁效應試驗研究需求。
同時,將有力支撐大氣電學、材料學、脈沖功率技術、高電壓技術等基礎科研和電力、高鐵、風電、太陽能等民用領域的相關雷電防護設計與試驗需求,主要技術指標將超過美國、歐洲等西方主要國家的同類試驗裝置,成為世界領先。
其中,項目主體建筑雷電綜合實驗大廳建成后,不僅將成為目前業內頂尖的大跨度、超高度工業建筑,也能為合肥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新地標建筑。
合肥航太雷電綜合試驗大廳總建筑面積21000m2,由A區和B區兩個試驗區和若干內附樓組成,主體均為鋼結構形式。A區豎向支承結構采用巨型框架-支撐結構體系,總高度118m,建筑面積約14686m2;B區廠房上部結構采用鋼格構柱加鋼網架結構形式體系,屋蓋采用正交正放焊接球網架,建筑面積6004m2,總高度為37m。
根據規劃,A區為超高大跨度單層工業項目,建成后將是目前國內單層高度最高的鋼結構建筑,有望成為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線。
作為承建單位,來自安徽富煌鋼構的專業團隊經歷80000余根鋼構件的現場拼裝、27000余條焊縫的施焊,以及294次艱難的吊裝作業,才順利完成主體封頂,施工難度頗具挑戰性。最終,呈現出“一根根格構柱拔地而起,一榀榀桁架橫跨蒼穹”的視覺盛宴。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是國內大跨度鋼結構的里程碑式工程。為適應超高提升要求,技術團隊經多方調研,在結構、外圍護、消防等超規超限設計方面進行了多輪方案比選和計算分析,提出了在屋蓋網架格構柱外側設置下拉背索的方案,順利解決了格構柱柱頂易變形等難題。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