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中心,電腦緊張地“跑數據”;生產車間,工作人員麻利地裝配設備……坐落在合肥包河經開區,專注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研發制造生產銷售的安徽海迪拉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年,趁著新能源的“東風”,不斷擴展業務版圖,提速換擋“走出去”。
“年后上班第一天,我們就與迪拜財團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初步計劃海外建廠,輻射中東和非洲。加快搭建自營海外站,未來計劃讓品牌直面境外消費者。同步跟主機廠深入溝通接洽,爭取更多大單突破。”海迪拉電氣總經理楊森介紹。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普及,充電補能需求越發旺盛。
楊森介紹,充電樁主要由硬件、軟件、運營平臺和售后服務四大部分組成。“以我們海迪拉電氣為例,硬件決定設備使用壽命,用料扎實,正常能用8到10年。軟件決定設備穩定性,自研主控系統,可以極大減少跳槍、離線、計量不精準等諸多問題。另外,客戶如果有充電需求,只要打開手機地圖或相關軟件,就能就近尋找充電場站。在最為關鍵也最易忽視的售后環節,除了問題處理,我們還會針對顯示屏、充電槍線、繼電器等易損件,定期開展巡檢。”他說,為了精益售后服務,公司的400客服電話還特別設置了轉接到自己手機的功能。
這些年,楊森接觸過上百家同行。“坦白講,有些剛冒頭就被‘拍倒在沙灘’。怎樣才能獲得更大競爭優勢和生存空間?我們始終圍繞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兩個板塊。目前,業務是全平臺布局,線上線下雙渠道銷售。”
“其實我們最開始做出口,純屬偶然。因為有個做汽車出口的貿易商,賣車送充電樁。他采購過好幾個品牌,結果都反響不佳。后來抱著‘換個品牌試試看’的心理,采購了我們的產品。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很多老外把我們的充電樁外觀、銘牌拍下來,發給國內貿易商,指定要我們的產品。”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海迪拉電氣走進了中亞多個國家的市場,也走進了海外消費者的心頭。
“當下,國外的充電標準、支付方式、購買平臺等,都跟國內不一樣,倒逼我們要在技術、人才上下足功夫。”楊森說,這些年,地方政府給予了很多服務和支持,團隊也多次拿到過政策獎補,這讓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堅實。“國家支持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構建的大背景下,今年會是公司跨越式發展的一年。保守估計,全年營收1.2億元左右。”(通訊員 王嫣然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