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近日正式印發《安徽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實施方案》,打破制約企業科技創新的頑瘴痼疾,驅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到2027年,我省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企業創新生態居全國前列,涌現出一批全國著名的科技企業和創新產品,形成省內企業競相創新、省外創新資源競相入皖的生動局面。
根據方案,到2027年,我省科技領軍企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50家、180家、30000家、50000家,數量居全國前列。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研發投入85%左右源于企業,研發人員85%左右集中在企業,研發機構85%左右設在企業,發明專利85%左右出自企業,企業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得到有效解決,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80%以上。
我省將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建設行動、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建設行動、獨角獸企業培育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等,壯大科技企業隊伍。同時,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強企業科技人才隊伍。對企業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可通過“綠色通道”進行職稱評審和人才層次認定。支持企業采取“全職引進+柔性合作+共享共用”方式,推廣“星期天工程師”等模式,引進國內外優秀工程師。
支持企業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方案明確,原則上新獲批的省產業創新平臺80%以上由企業牽頭組建,省按照規定統籌給予資金獎補、科研項目等支持。
我省將實施規上重點制造業企業無研發機構和無研發活動“兩清零”行動。持續推動年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無研發機構、1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的規上重點制造業企業清零,運用科技創新券給予清零企業支持。同時,推動儀器設備向企業開放共享。加大高校院所科學儀器設備、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以及科學數據、工程實驗數據等向企業開放力度。探索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企業買、社會用”共享共用機制。推動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與長三角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服務平臺互聯互通。
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我省將提升企業開放創新水平,支持企業在省外(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深化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方案還提出,高標準建設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優化科技產業組織學學科體系,科學精準設計具有鮮明實戰導向的新型教培模式、跨界融合的新型課程體系,實施重點面向企業的“千人特訓營”科創人才培養計劃,培養“懂科技、懂產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復合型科技產業組織人才。(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