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再次刷新男子馬拉松全國紀錄”“3423人‘破三’創紀錄”。3月24日,在2024年無錫馬拉松賽后,兩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刷爆跑圈。中國馬拉松在經過短暫的沉寂之后,再一次迎來了新的爆發。
其實,中國馬拉松賽事在今年重回火爆,從之前的賽事報名便可初見端倪。參賽規模為33000人的無錫馬拉松,報名人數達到了265920人,創造了中國馬拉松賽事報名人數紀錄,全程馬拉松項目中簽概率僅為3.45%;而同日開跑的武漢馬拉松,同樣吸引了超過26萬人報名,刷新賽事紀錄。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3月24日,何杰在無錫馬拉松上以2小時06分57秒的成績沖過終點線,再一次刷新了男子馬拉松全國紀錄,中國男子馬拉松從此進入了“206”時代。而就在一年前,同樣是在無錫這條賽道上,何杰和楊紹輝雙雙打破了任云龍保持了16年的男子馬拉松全國紀錄,短短9個月之后,楊紹輝在福岡馬拉松賽上,以2小時07分09秒的成績將全國紀錄再度改寫。一年的時間,全國紀錄三次被刷新,在高級記者、中國體育報業總社新體育網專職編委、中國馬拉松年度人物譚杰看來,這意味著中國馬拉松已經找到了一條正確的前進方向。
“從國內選手多次刷新全國紀錄來看,國內頂尖的馬拉松選手現在已經找到了正確的訓練方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奏。”譚杰說,“他們已經不再大量參加比賽,而是有了明確的目標賽事,把精力集中到幾場重點賽事上,就是為了實現成績的突破。這種轉變也使得中國馬拉松選手更加職業。”
而在何杰、楊紹輝、張德順等國內頂級選手眼中,今年最重要的比賽便是巴黎奧運會。馬拉松作為奧運會上歷史最悠久的比賽項目,更是奧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最為直觀的體現。巴黎奧運會馬拉松項目的參賽資格比東京奧運會進一步“加碼”,男子2小時08分10秒的門檻在2022年公布之初,讓不少人為中國馬拉松選手能否出現在奧運賽場捏了一把汗,因為這個成績已經超過了當時的全國紀錄(2小時08分15秒)。而截至目前,中國田徑隊已經有男、女各四名選手達到了奧運參賽標準,他們也讓世界看到了馬拉松賽場的中國速度。
3月24日,參賽選手在3小時內完賽。2024無錫馬拉松共有3423人“破三”(3小時內完賽),這也創造了國內單場賽事“破三”的新高。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在提速,中國大眾跑者同樣也在提速。根據中國田徑協會公布的《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3年全國馬拉松項目“破三”(完賽成績在3小時以內)人數為11897人。今年的無錫馬拉松賽3423人“破三”,再創單場賽事新高,而去年無錫馬拉松有1262人“破三”,是國內首個“破三”人數過千的賽事。
馬拉松比賽全程42.195公里,如果完賽成績想要“破三”,平均配速(每跑一公里用時)不能超過4分15秒,這對于很多大眾跑者來說極具挑戰性,所以在跑圈里,“破三”跑者都被冠以“大神”的稱號。
張孜桐是華北電力大學大三的一名學生,同時也是一名“破三”跑者,他從15歲開始接觸跑步,2023年北京馬拉松是他第一次參加全程項目,完賽成績是2小時46分。他表示,想要“破三”,必須要有系統的訓練和跑量的積累。“每周跑量至少要140公里,每個月要達到600公里。我一直跑半程,感覺自己的訓練強度和跑量積累足夠支持我完成全程,才去嘗試參賽。”
“現在‘破三’的人越來越多,首先是因為現在跑步人群的基數擴大了,第二是大家日常訓練更加系統、科學,第三就是傳導效應,職業選手不斷跑出好成績,為大眾選手做出了榜樣,大眾選手水平不斷提高,也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譚杰表示,“這體現出中國馬拉松正在呈現一種良好的發展生態。大家科學健身,成績穩步提升,不斷突破自我,這才是馬拉松運動的本意。”
人民網記者 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