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6日電 25日晚,中國足球協會網站發布《中國足球職業聯賽俱樂部申訴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指出,所有參賽俱樂部不得在公共場合發表對聯賽裁判工作的負面評價,更不允許公開指責聯賽裁判工作。
俱樂部可對判罰提出申訴
《辦法》適用于中國足協超級聯賽、甲級聯賽、乙級聯賽的參賽俱樂部足球隊。其中“申訴”是指參賽俱樂部足球隊在比賽中對裁判員的關鍵性判罰存在不同的意見,賽后向中國足球協會裁判部提出的情況和訴求反映。
俱樂部對裁判員在比賽中的判罰有不同意見,應在比賽結束后24小時內提出書面申訴,逾期不再受理。
申訴范圍包括:
1、進球/未進球而導致比賽勝負關系發生變化的事件;
2、罰球點球錯、漏判導致影響比賽勝負關系的事件;
3、直接紅牌正確與否;
4、紀律處罰對象錯誤;
5、其他影響比賽勝負關系或造成社會重大影響的判罰。
《辦法》還指出,申訴結果不作為更改裁判員臨場判罰決定及比賽結果的依據。所有參賽俱樂部不得在公共場合發表對聯賽裁判工作的負面評價,更不允許公開指責聯賽裁判工作,所有相關申訴內容俱樂部不得對外發布,如需對外發布,由中國足協統一安排,違者取消申訴資格。
資料圖:2023賽季中超聯賽開幕式 韓海丹 攝
足協多措并舉改進裁判工作
新賽季開始后,中國足協對職業聯賽中爭議判罰的認定,以及俱樂部對裁判判罰的意見給予高度重視。
中國足協副主席許基仁曾表示,新賽季將實行裁判員升降級制度,“以裁判員賽事執裁履職情況為依據,重點考核執裁能力、理論、體能和遵守裁判工作紀律等,依照名次確定升降級名單,競爭上崗、動態升降。”
與此同時,中國足協設置裁判員“黑名單”制度,將在執裁中表現異常造成嚴重后果,以及涉嫌違規違紀的裁判員列入“黑名單”。情節嚴重的提交到有關部門進行聯合調查,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中國足協還設立社會和裁判界內部舉報平臺,并加強賽區超規超標接待裁判及其他違規違紀行為監督監管,采取不定期抽查等方式進行監管。
除了裁判管理機制建設,中國足協還將向社會公開爭議判罰評議結果。對于一些重大爭議判罰,中國足協會聘請國際裁判界權威專家參與評議、培訓等工作。
資料圖:馬寧領銜中國裁判組亮相亞洲杯決賽。圖為馬寧(藍衣)在比賽中。
新賽季裁判評議工作已啟動
3月11日,針對上海海港俱樂部和云南玉昆俱樂部提出的申訴及意見反映,中國足協組織了本賽季第一次裁判評議工作。
本期評議共三個判例,第一個來自中超第2輪浙江vs上海海港,比賽第10分鐘,上海海港隊罰球點球被取消;第二個和第三個判例均來自中甲第1輪佛山南獅vs云南玉昆,佛山隊疑似在本方罰球區內犯規,裁判員未判罰,以及之后佛山隊在本方罰球區線附近犯規,裁判員判罰直接任意球。
針對三個判例,中國足協裁委會評議組召開了視頻會議,并邀請了中紀委駐國家體育總局紀檢監察組和中國足協紀檢部門派員監督,權威媒體代表列席旁聽。會上通過對本期的三個判例的討論與分析,得出評議結論為:
判例一:經VAR介入,裁判員改判上海海港隊在進攻發起階段之初犯規在先并取消點球正確,臨場的最終判罰正確。
判例二:守方不犯規,裁判員臨場判罰正確。
判例三:守方不犯規,不存在判罰球點球的可能性,裁判員不判罰球點球正確。但此判例中裁判員臨場判罰守方犯規并判罰直接任意球并不正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