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四褐山街道管山社區,有這樣一位不離不棄精心照顧失智兒童的“大媽媽”,她像一縷陽光,讓孩子們感受到人間溫暖,她就是“陽光家園”的輔導老師吳明英。十七年來,吳明英始終堅持善行善舉,義務承擔失智孩子的康復訓練和教育托養工作。在她的精心教育和悉心照料下,先后有38名失智青少年通過康復訓練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學習,不同程度重新融入社會。去年9月,吳明英榮登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被評為助人為樂“中國好人”。
義務助殘,“大媽媽”播撒“愛的種子”
“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自強不息的吳明英從不向命運折服。六歲那年,年幼的吳明英由于天生的小兒麻痹癥導致左手落下了殘疾。上學后,吳明英因為左手不方便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遇到困難,但是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讓她感受到了溫暖。“長大后我也要幫助殘疾人”,一顆善的種子在她心中悄悄種下。
“因為經歷過風雨,才更想為他們撐起一把傘。”2007年4月,她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來了。管山社區建立了工療站,由于成立初期沒有經費補助和資金保障,殘疾專委的人選始終找不到。吳明英得知后,自告奮勇擔任工療站的殘疾專委,不要任何報酬,義務負責智力障礙學員的康復訓練和教育托養工作,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大媽媽”。
對本身左手殘疾的吳明英來說,繁重的康復訓練工作,她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陽光家園里,吳明英會根據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進行精細化教育。有一次,吳明英到學員海子婷家里家訪,三伏天里,海子婷的房間卻連一臺風扇都沒有。看著這個失去媽媽的瘦弱女孩身上被蚊子叮滿腫塊,吳明英心疼不已,當即把海子婷接到自己家生活,無微不至地照顧她。之前缺乏自理能力的海子婷逐漸學會了自己洗澡、洗衣服、微笑著打招呼。突然有一晚,她對著吳明英喊了聲“媽媽”,這一聲在吳明英心里融化。
默默堅守,不離不棄澆灌“愛的花朵”
2009年,管山社區在工療站的基礎上申報了全國陽光家園,并順利通過,學員人數由最初的4人增加到了38人。“我很喜歡大媽媽,我一輩子都感激她。”學員小婉已經畢業,但她總是記掛著“大媽媽”,常常與吳明英打電話聊天。通過文化、康復、交流的不斷學習,他們漸漸融入社會,其中一名學員更被當地一家知名企業錄用,還被評為優秀員工。吳明英最初的愿望一點點實現。
吳明英常說,在這些孩子中,有很多都生活在單親家庭里,不僅需要愛,還需要專業能力,她必須要時刻了解孩子們的狀態,從而不斷探索和完善教學方式。每逢節假日,吳明英都會帶著孩子們走上街頭去做志愿者,引導他們愛護環境,幫助老人做家務,懂得孝敬父母……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城市的變化,將來有一天能夠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這才是她最大的心愿。
“盡自己最大努力康復更多的孩子,幫助她們早點回歸社會。”吳明英始終堅信特殊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多年來,她先后捐贈4萬余元資助學員,自費帶領學員參觀自然文化景點,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孩子們一日日成長,吳明英兩鬢日漸斑白,她說:“哪怕沒有一分錢,只要我還能走得動,我就會一直教他們、照顧他們,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孩子。”
志愿前行,十七載春秋延續“愛的傳遞”
生命雖然給吳明英鋪開了一條布滿荊棘的路,但是她卻通過志愿服務讓愛一直延伸下去。現在的她盡管已經66歲了,但仍初心不改,不僅是失智孩子的“大媽媽”,還是管山社區殘疾人康復協理員。她堅持每天為前來鍛煉的殘疾人指導按摩動作,并做好康復訓練記錄。此外,吳明英還對特殊家庭進行入戶走訪,遇到比較困難或是有家人生重病的家庭,她還會從自己的退休金里慷慨解囊。
近年來,吳明英積極發揮“好人效應”,帶動越來越多居民向上向善。2022年5月,管山社區成立吳明英好人工作室,20余名群眾踴躍加入,組建了金色陽光志愿服務隊,開展扶殘助殘、扶老助困、好人巡講及“干凈路段”認領等多項惠民暖心志愿服務活動100余次,受益人數800余人。吳明英曾獲評全國十佳“最美家鄉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