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記者從深空探測實驗室獲悉,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由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天都星作為深空探測實驗室的首發星,搭載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中繼星任務(鵲橋二號),將為架設地月“鵲橋網絡”提供先期技術驗證。
3月20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和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成功發射升空。張大崗 攝
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飛行24分鐘后,鵲橋二號與運載火箭分離,天都星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分離后120秒與運載火箭分離,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42萬公里的直接地月轉移軌道,衛星太陽翼正常展開,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后續,天都星將在地面測控的支持下,經過中途修正、近月制動,進入捕獲軌道;隨后經軌道控制,進入24小時周期的環月大橢圓凍結軌道,兩星分離并調整相對距離約200公里,開展月球軌道導航空間基準異源標定、Ka頻段通信測距一體化新體制試驗、月地高可靠傳輸與路由等新技術驗證。
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采用芯級捆綁兩枚液體助推器的兩級半構型,全箭總長50余米。此次任務是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探月軌道發射任務。研制團隊根據多窗口多彈道、低空高速飛行剖面等任務需求,對火箭進行了設計改進和優化,擴展了任務適應性,提高了可靠性。長征八號遙三火箭此次完成鵲橋二號中繼星和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一箭三星發射,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512次發射。
此次天都星任務中,工程總體由深空探測實驗室承擔。“天都”的名稱來源于安徽黃山主峰之一,寓意“天上都會”。此前“巢湖一號”“合肥高新一號”等以安徽元素命名的衛星相繼發射成功,但都是在近地軌道運行。而兩顆“天都星”則是首次以安徽元素命名的探月衛星飛向宇宙深處,這意味著我省深空探測事業又往前邁進了一步,向著更深更遠處發展。
記者:陳婉婉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