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安徽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高能級平臺,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上生產線,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走進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記者看到,我國第三代超導量子計算機正式上線運行,從整機到操作系統,超導量子計算機產業鏈在這里基本形成。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去年,由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共同組建的“科大硅谷”全面運行。政府引導支撐,以市場化運營的模式促進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
成立以來,科大硅谷圍繞成果轉化、人才政策、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開展了27項改革,省市兩級積極出臺配套政策予以支持。改革后,學校先把知識產權賦予科研人員,允許其成立公司,再通過約定收益的方式,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國有資產升值。得益于此,這家科技公司僅用2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注冊,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相繼發布了十余款量子光學光電產品。
讓萌芽能夠盡快破土而出。安徽還積極打造前沿科技應用場景,為創新成果早日應用創造條件。在合肥駱崗公園,記者體驗了無人機送外賣、乘坐了無人駕駛巴士和無人駕駛航空器,這個超級“試驗場”已經為100多項新技術、新產品找到了落地應用場景。目前,合肥已經打造了全空間無人體系、智能網聯汽車、低空經濟三大超級場景,推動一批有首創性、變革性產品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