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之傷”如何破解?外賣員、網約車駕駛員工傷問題如何解決?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11月23日發通知,推進補充工傷保險發展,擴大補充工傷保險參保范圍。擴大范圍后,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從業人員、基層快遞網點從業人員、網約車駕駛員等都可納入保障范圍。
多類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可參保
近年來,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權益保障問題備受關注。我省此次通知明確,保障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合法權益,進一步優化我省營商環境,減輕用人單位工傷待遇支付負擔,加快建立我省多層次工傷保險制度體系。
擴大后的補充工傷保險參保范圍包括我省行政區域內的各類用人單位(用工、實習單位)可為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并已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勞動者繳納補充工傷保險。
具體來說,各類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從業人員;基層快遞網點使用的從事快遞收寄、分揀、運輸、投遞和查詢服務的從業人員;超過法定退休年齡(≤65周歲),且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就業人員;年滿16周歲,有全日制學歷教育的技工院校中高等職業學校,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集中統一安排學期性頂崗實習的學生等都可納入參保范圍。
我省行政區域內暫未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圍的人員,用人單位或個人也可參加補充工傷保險。具體包括,通過互聯網平臺注冊并接單,以平臺名義提供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勞動并獲得報酬或者收入的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用人單位招用超過法定退休年齡(≤70周歲),且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就業人員;在校實習生或臨時務工的學生;各類靈活就業人員和自由職業者,以及其他暫無法納入工傷保險制度的人員。
服務平臺、行業協會都可作為投保人
在參保方式上,省人社廳明確,補充工傷保險的投保人為用人單位,被保險人為用人單位的職工(工作人員),保險人為商業保險機構。新業態從業人員等其他靈活就業人員的投保人,可為新業態從業人員個人或其服務的平臺企業及所屬行業協會等單位。
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原則上在工傷保險關系所在地參加補充工傷保險。其中,行業或系統性單位,集團本部和分支機構可在工傷保險關系所在地參加補充工傷保險,也可整體在集團本部工傷保險關系所在地參加補充工傷保險。新業態從業人員等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在就業地參加補充工傷保險,也可在其服務的平臺企業或所屬行業協會所在地參加補充工傷保險。
我省對承保補充工傷保險項目的商業保險機構的資質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商業保險機構在承辦過程中出現重大違規行為和經營風險的,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可要求其業務退出。具體承保商業保險機構由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
保險費由用人單位繳納
補充工傷保險費,由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繳納,職工個人不繳費。暫未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圍的,可由新業態從業人員個人或其服務的平臺企業及相關單位繳費。鼓勵支持有條件行業協會為所屬新業態從業人員給予參保繳費補助。鼓勵平臺企業及其加盟、承攬、分包、勞務合作單位為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補充工傷保險,繳納參保費用或給予一定參保繳費補助。各地也可結合本地實際對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給予適當補貼。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參加工傷保險的,按照用人單位行業風險類別設置相應繳費標準,最低6-10元/人/月。各設區的市在上述標準區間內,可結合本地產業結構、事故發生數量等因素自行確定執行繳費標準。
暫未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圍的人員,可選擇按45元/人/月或60元/人/月標準繳費。
停工留薪期可獲護理、工資補償金
省人社廳明確,投保人參加補充工傷保險,被保險人工傷事故、患職業病或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在保險有效期內的,由補充工傷保險費按規定賠付相關待遇項目。
具體來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按照相互補充、有效減輕企業負擔的原則,合理確定補充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主要包括:停工留薪期護理補償金、停工留薪期工資補償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償金、工傷復發治療期護理一次性補償金等。
新業態從業人員等暫不屬于工傷保險參保范圍的人員,參照國家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試點辦法,按照可銜接的原則,合理確定補充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主要包括:一次性身故賠償金、一次性殘疾補助金、職業傷害醫療補助金、住院補貼等。省人社廳對具體賠付情形和鑒定規定也做了明確規定。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