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關于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的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將下大力氣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再造一個千億級綠色食品肉牛產業,為保障國家重要農產品安全作出安徽貢獻。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汪學軍表示,安徽將加大財政支持,運用省綠色食品產業主題母基金,支持肉牛產業大市成立區域子基金。鼓勵市縣根據實際設立肉牛產業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推動設立肉牛特色農產品保險,建立政府部門、保險機構、農民代表共同參與的保費調節機制;強化金融服務,實施“政銀擔險”聯動支牧。推動銀行機構擴大“活牛貸”業務規模,開展肉牛養殖圈舍等設施抵押貸款。強化信用支持,推進“黨建+信用”。加快推進“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行動計劃試點。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堅持保本微利原則進行風險定價,保持較低擔保費率,為肉牛產業經營主體提供連帶保證擔保;探索利用專項債支持,支持市、縣(市、區)政府利用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建設一批符合發行使用政府專項債券條件的路、水、電、氣、網、舍等設施齊備,收益能覆蓋本息的標準化養殖屠宰加工園區或小區。
安徽將做好用地保障,要求各地按照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肉牛產業加工項目集聚。堅持挖掘存量與用好增量并重,大力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拓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途徑,創新使用點狀供地等方式,優先保障肉牛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依法依規合理利用林地資源開展肉牛養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立重點項目服務清單,對符合政策條件的肉牛養殖項目,依法依規加快環評審批。
人才科技方面,安徽將壯大人才隊伍,強化省牛羊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依托農民職業培訓機構等資源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創新畜牧獸醫人員職稱評價機制,向服務基層一線人才傾斜。繼續開展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依托省內高等院校,組建現代肉牛產業學院;強化科技支撐,圍繞肉牛飼料飼草、良種繁育等環節,組織實施攻關項目。開展肉牛精準化高效養殖及育種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加快肉牛產業發展有關技術規范標準的制(修)訂。探索開展“科技特派員(團)+企業+基地+合作社”等服務模式,積極引進肉牛產業高層次創新人才和科研團隊。
組織領導方面,安徽將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組建省“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工作專班,相關市、縣(市、區)政府結合實際組建肉牛工作專班。建立省有關部門聯系重點肉牛市、縣制度,并將肉牛產業發展情況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考核;發揮專家智庫作用,成立省“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專家委員會,加大對肉牛養殖技術培訓的支持力度;建立包保責任制,實行省、市、縣三級聯動,由政府領導掛帥,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建立大項目包保和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對企業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按照“一企一策”原則進行解決;營造良好氛圍,大力宣傳“秸稈變肉”、肉牛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命名一批肉牛振興示范縣、肉牛發展強鎮,適時通報表揚一批發展肉牛產業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典型做法、成功經驗。
《意見》還配套出臺了《安徽省支持肉牛產業發展10條政策》。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肉牛10條”實施細則,對重點任務進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定期調度各地工作落實情況,加快推動我省肉牛產業向千億級邁進。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