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合肥新站高新區鶴翔園二期F地塊安置房整體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項目10棟住宅主體結構已全面封頂。這一施工節點的實現標志著項目進入新的階段,也意味著回遷安置群離“回家”又近了一步。
964套安置房全面封頂,8條次路網建成
鶴翔園二期F地塊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區三十頭社區貝玉路與谷水路交口,總建筑面積16.6萬平方米,共有10棟住宅、5棟商業以及社區配套用房,可提供964套安置房。
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建設單位強化項目全過程管理,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精細化過程管控,全方位保障工程質量達標、施工安全可控,全力推進工程進度。
新站建投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積極利用科技創新為項目賦能,主體結構施工時采用了新型鋁合金模板,并通過BIM技術建立項目模型,應用在預制構件深化設計階段,“目前工程正式轉入二次結構及室內外裝飾施工階段,計劃明年年底建成交付。”
為進一步改善提升回遷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新站區提前謀劃啟動鶴翔園周邊交通、學校、商業等配套設施建設,保證周邊居民日常起居出行資源共享。
如今,梅沖湖路、九頂山路等主干路網暢通無阻,片區周邊貝玉路、鶴翔湖路等8條次路網建成,區域交通進一步聯網成片,幼兒園、小學、商業等相關配套建成投用,一期、二期E地塊安置房陸續交付使用,一個個配套設施齊全的住宅化小區躍然眼前,“凈、亮、綠、暢”的環境蝶變,不僅改善區域百姓的居住條件,也有效提升區域城市形象。
探索多元化安置房建設模式
今年以來,新站高新區統籌“拆建安管”一體化,探索多元化安置房建設模式,提升建設效率和品質,新建、續建安置房項目8個,總建筑面積約368萬平方米,已陸續建成交付磨店家園二期C地塊、新店花園二期、北崗花園二期、鶴翔園二期E地塊等4個安置房項目,提供1.15萬余套安置房。
近期,在建安置房項目正搶抓晴好天氣,持續強化要素保障,加快施工進度,除鶴翔園二期E地塊全面封頂外,磨店家園三期、鶴翔園四期也陸續實現部分單體樓封頂,不斷以高品質、加速度、好配套點亮回遷居民的安居夢。
(通訊員 鮑其飛 張敏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