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對普羅大眾來說已是司空見慣的存在。如今社會,市民生活消費就會有相對應的積分出現,比如品牌會員卡積分、商場會員卡積分、信用卡積分、移動通訊積分,等等。
積分從何時傳入我國,已經無從考證。但是隨著積分概念的深入、積分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認識積分、積攢積分,越來越多的人手中都開始有不同種類的積分卡。許多商家為了增加用戶黏性都會推出積分計劃,它已經成為現代商業用來回饋用戶的標配策略。在這種背景下,積分悄無聲息地融入商業環境中,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一個龐大的積分市場正靜待商家和消費者挖掘。
積分的現狀對于積分的用途,發卡單位是希望通過用戶提高客戶的消費黏度來鎖定客戶,更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需求。因此,在國內,有越來越多的商企開始重視積分,同時,找專業的團隊,各自打造自己的積分計劃,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正是意識到積分的重要性,有一些大型機構都各自開展積分獎勵計劃。一開始,的確吸引到消費者的注意,同時,帶動更多的消費者加入了積分的隊伍。可是,伴隨著積分行業的發展,消費者對積分的概念卻愈加薄弱。報導顯示,現如今國內積分市場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體量龐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商戶產生的積分總額超過千億元,若加上歷年的存量積分,當前國內積分市場整體規模或達數千億元。但是,在這個千億級別的積分市場中,約80%的積分尚處于睡眠狀態。積分最終的消耗率非常低,大多數用戶雖手握積分卻如同雞肋。
積分沒什么用處,兌換獎品太過麻煩。
兌換手續復雜,積分積攢要求很高。
積分都是這個卡一些,那個卡一些,實質用處不大。
不同的積分,只能單獨使用,就好比貨幣無法流通。
凡此種種,提醒著人們,積分市場很大,但積分卻“不怎么好用”。積分行業問題與機會從商家來看,商家希望通過積分帶來會員的忠誠度和活躍度,最終帶來銷售業績增長。當商家的積分因“散、小、沒法用”,消費者對積分的吸引力就開始降低,這實際上背離了商家推出積分服務的本意。從消費者來看,積分很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大部分消費者不大關心自己積分有哪些,都有多少。積分對消費者來說,價值偏低,積分可兌換商品,種類以及品質都不能滿足自己需求。據專業的機構對某卡的積分情況調查測算,得出了下面幾個驚人的結論:
為什么不關心積分?從背后的原因來看,是因為消費者覺得積分的價值偏低,積分可兌換的商品往往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積分能夠兌換的商品也大都品質不高,品類有限。所以,通常消費者的做法是對于不常有消費行為的商家提供的積分,基本忽略不關心。其實,消費者是想用積分的,但積分價值偏低。商家也想用積分提高消費者忠誠度以及活躍度。因此,雙方都有積分運營的需求,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于是,國內的商家開始嘗試可以共同累計使用的通用積分。
開啟通用積分新模式
通用積分是指眾多合作商家使用同一種積分對會員進行獎勵。會員在積分合作商家消費時能夠將獲得的積分獎勵進行合并累計,積分積累起來,到一定額度時可以兌換禮品、抵扣消費金額,也可以選擇轉為貨幣現金形式。簡單理解就是:跨行業、跨領域、跨系統、跨區域,通積通用。當前,國內許多服務領域企業均推出了通用積分布局規劃,打造了較為成熟的積分體系。這種通用積分的商業價值明顯提高。對于消費者而言,通用積分的應用場景變得豐富,消費者能夠獲得更多免費或優惠的消費資訊和機會,從而讓積分的消費方式變得豐富多樣,加強了消費者對積分的良好體驗。通用積分讓商家與專門的平臺合作,節省了獨立建設、維護積分系統的費用、技術和管理成本。通用積分體系將線上線下消費場景打通,聯合各大平臺、各行業商戶,打破不同行業積分體系之間的壁壘,實現各行業商戶積分的互通、互換,形成了良好的生態圈。
通用積分固然好,然而要開啟通用積分新模式,服務領域企業需要考慮用什么方式去對接去整合,既要整合吃喝玩樂優質資源,構建完善的平臺功能體系,多維度賦能實體商家,又要打通不同企業的積分體系,讓用戶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商家處消費都可以實現通積、通兌、通用,只有能夠將這兩方面充分結合好,才能讓通用積分體現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