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提高學生專業和綜合素養,彰顯安徽中醫藥大學“北華佗 南新安”人才培養特色,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9月9日至10日,值2023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暨第39屆全國(亳州)中藥材交易會、安徽省中醫藥宣傳活動周舉辦之際,安徽中醫藥大學首屆“華佗菁英”班培養對象和部分導師代表,赴華佗故里、世界藥都、長壽之鄉——安徽亳州開展研學活動。
恰逢9月9日華佗誕辰日,9日上午,“華佗菁英”班師生首先走進華佗出生地——小華莊,尋源溯本,重歷亳譙之地。在華佗祠前,了解神醫華佗的生平,領略千年前外科鼻祖、針灸圣手的風采,感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祠前拜祭香火不絕,延續的不僅是民間對華佗的敬仰和崇拜,更是濟世救人的情懷和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徒步經過農鎮,看到了赤腳醫生出診、藥農種植、炮制藥材,領略妙手回春之醫術、懸壺濟世之仁心、本草藥香之彌漫。在五禽戲廣場,觀藥圃,探“仙泉”,訪五禽戲傳承基地,感悟華佗“開圃種芍”“半部青囊醫天下”的經典。隨后奔赴華佗廣場,在華祖庵參加“紀念華佗誕辰1896年祭祀典禮”,師生集體向華佗像敬獻花籃、誦讀“華佗醫家”徐經世國醫大師親筆題寫的《華佗賦》、向祖師恭行祭拜大禮,并走過百歲橋,參觀華佗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在義診現場,中醫治療技術之精湛豐富,刮痧、推拿、針灸工具之多種多樣,中醫藥文化氛圍之濃厚,亦給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日上午,華佗百草園的美景藥韻,處處散發著中醫藥文化氣息和全國最大中藥材基地、四大藥都之首中藥資源的繁華。通過走近這片底蘊深厚的土地,沐神醫之圣德,明醫道之來路,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華佗文化的生生不息,為師生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打下堅實基礎。
9日下午,在“2023長三角中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研學師生認真聆聽了國醫大師韓明向的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偉,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段金廒,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尚力,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傳承創新處副處長曾曉飛,安徽中醫藥大學校長彭代銀的專題報告。領悟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發展方向,以及中醫針灸與中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前景。對唐代藥王孫思邈《千金要方》載:“針灸而不藥,藥不針灸,尤非良醫也”“知針知藥,固是良醫”,更加深了一份理解。
10日清晨,旭日東升,晨光初現,微風吹拂,秋風送爽,華佗廣場前,在華佗中醫院夏克平副院長的指導下,研學師生與部分市民組成的五禽戲團隊開展晨練,感受身體發膚與五禽神形的交融,品味“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哲理,感受這個城市對華佗五禽戲功法的熱愛與傳承。通過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進一步感悟藥都亳州厚重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和優秀非遺文化的魅力。
10日上午,在康美中藥城會展中心,同學們更是感受到琳瑯滿目的中藥飲片、門庭若市的交易盛況,跟著老師鑒別每一種藥材的外觀、性味,為藥都亳州的獨特魅力所震撼;在亳州市中醫院的針灸特色專科、傳統療法中心、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和中藥房,師生了解中醫藥、針灸等適宜技術在醫院開展情況,觀摩傳統療法與現代改良用具的碰撞,感悟博學技精而后為醫之道;在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參觀了中藥炮制文化館和中藥標本館,體悟濃郁的中醫藥企業文化、中藥產業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感受中醫藥事業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師生領悟到,只有勇立潮頭,夯實本領,才能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守正創新”能讓中醫藥更好走向世界。兩天的藥都亳州研學之旅,訪華佗故里,尋醫圣之道,師生們充分見識了亳州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和濃厚的中醫藥文化氛圍,感受到政府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與投入,對華佗醫學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與認同,感受到了華佗大醫精誠、普濟眾生的博愛精神,淡泊名利、卓爾不群的超然精神,勇于探索、善于創新的求真精神,也更加全面地體會到祖國中醫藥學的博大精深和中醫藥文化獨特的魅力,增強了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信心。
此次研學活動,由針灸推拿學院黨委書記蔣宏杰,黨委副書記、院長唐巍,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周美啟帶隊,亳州職業技術學院、亳州市中醫院、華佗中醫院、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為本次活動提供了大力支持。
(唐巍 吳子建 “華佗菁英”班學子/文 蔣宏杰/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