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8月29日晚安徽博物院青少年紅色舞臺劇《我們》演出結束,現場觀眾齊聲合唱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響徹云霄,將這一場獨具匠心的“開學第一課”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當晚在安徽博物院老館廣場演出的《我們》劇本時間跨度自五四運動至今,選取6個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和故事性的文物為創作素材,分為星火、追光、英華、破浪、眾志、逐日六幕。寓意新中國的建立、發展和未來,正是由無數個“我”“我們”前仆后繼,奮勇前行。
其中,《星火》以安徽博物院藏革命文物“1919年廬州學生因泣告同胞書”為創作源泉,講述了廬州(今合肥)學生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號召同胞反對 “二十一條”,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抵制日貨的故事。《追光》以安徽博物院藏“王步文烈士眼鏡”等文物為基礎,講述中共安徽黨團組織創建人和領導者之一、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王步文寧死不屈、英勇犧牲的故事,展現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與濃厚的家國情懷。《破浪》則以安徽博物院藏“馬毛姐渡江時穿過的夾衣〞等文物為基礎,演繹馬毛姐在渡江戰役中運送解放軍成功登岸的故事,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能夠克服任何困難、無往而不勝背后的人民力量。
演出當晚,安徽博物院老館廣場不設門票,不設觀演座位,孩子們的表演飽含深情,觸動人心,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趕來,很多觀眾站著看完全場。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安徽博物院了解到,青少年紅色舞臺劇《我們》是安徽博物院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少工委的指導下,結合館藏文物及紅色展覽,原創紅色戲劇劇本,在合肥市教育局的支持下,聯合包河區教體局組織排演的。該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推廣,9月1日當天將上線多個新媒體平臺進行線上展播,還將作為“開學第一課”向各中小學校精準投放,利用全媒傳播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線下此場公演結束后,9月開始將進行多輪巡演。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圖片由安徽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