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合肥野生動物園川金絲猴家族中誕下一只幼崽。8月30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合肥野生動物園獲悉,經過多次近距離的仔細觀察,終于確認了新生小金絲猴的性別為雌性。
據介紹,人們早期習慣稱川金絲猴為“金絲猴”。“其實‘金絲猴’一詞所指的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個類群,是仰鼻猴屬。”據合肥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介紹,仰鼻猴屬中共有五種動物,分別為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緬甸金絲猴以及越南金絲猴。其中,川金絲猴、滇金絲猴以及黔金絲猴是我國所特有的,緬甸金絲猴在我國也有分布,只有越南金絲猴不在我國分布。“人們最熟悉的金黃色的金絲猴就是川金絲猴,也是我國珍貴的國寶之一。”合肥野生動物園于2017年自銅陵市動物園引進川金絲猴,直至2020年才首次成功自然繁育出川金絲猴寶寶。“今年已經是第四次成功繁育。”
川金絲猴有很強的家族意識,一個金絲猴小家庭一般由一只成年雄性金絲猴,兩只或多只成年雌性金絲猴以及它們的幼崽組成,成員間會通過梳理毛發等社交行為增進情感。“每當遇到危險,‘稱職’的猴爸爸總是會第一時間將全家保護在自己的身后。”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也正是因為強烈的“護崽”意識,所以這只小金絲猴今年上半年出生后,一直無法確定性別,“直到近期飼養員和工作人員通過多次近距離仔細觀察,才確認是個‘小公主’。”由于這只小金絲猴出生在春天的清晨,飼養員給其命名為“春曉”,“希望它能夠如同春日的清晨般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新聞附件】
百鳥園重現“碧波”
去過合肥野生動物園的游客朋友一定會對該園占地3000平方米的百鳥園大水塘不陌生,這里展出了白天鵝、黑天鵝、白鵜鶘、綠頭鴨等珍貴水禽。由于夏季溫度較高,禽類排入水體里的糞便和食物殘渣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嚴重,不但讓百鳥園的水體發綠發黑,其中滋生的浮游生物、厭養微生物也對水禽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為此,合肥野生動物園近期通過增加人工打撈次數、加強水體循環、化學防治等手段,逐步抑制了水體中的藻類滋生。合肥野生動物園也提醒游客朋友,在游覽時盡量不要向動物們投喂食物,共同保護動物們的棲息環境。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通訊員 張鳳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