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隊合影
今年的8月19日是第六個中國醫師節。就在前幾天,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護師吳兆梅接到了一位柬埔寨患者發來的信息,說之前吃的中成藥在當地買不到,吳兆梅立即幫忙買了寄過去了。距離她所在的中國首批援柬埔寨中醫抗疫醫療隊結束任務回國一個多月了,當地患者仍然與他們保持聯系,互動交流。
2022年7月,接受國家派遣,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5名隊員奔赴柬埔寨,會師3月份已抵達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的11名隊員,共16名專家組成首批中國援柬埔寨中醫抗疫醫療隊。這也是我國第一支純中醫組建的援外醫療隊。在柬埔寨,他們憑借一根銀針、一雙妙手,和一顆仁心,發揮中醫藥“簡便優廉”的優勢,在當地為患者祛病去痛,贏得了大批“粉絲”,備受信賴與歡迎。
端午節當天,醫療隊來到國公省村民家中診治,并送去慰問品
組建我國第一支純中醫援外醫療隊
“我們這支醫療隊,組建其實挺早的,待命了很長一段時間。”吳兆梅在此前有過援外經歷,精通英語,被隊員們稱為“大管家”。
2019年,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腦病六科副主任醫師孔紅兵、老年病一科副主任醫師吳炳坤、腦病三科主任醫師龍小娜、骨一科副主任醫師馬幸福,以及老年病科副主任護師吳兆梅5人組成“中國首批援蘇里南醫療隊”,原計劃第二年4月份出發,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醫療隊原地待命。
2022年3月,由中國政府援建的柬埔寨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外科大樓、門診樓等完成交接,投入使用。安徽隊員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隊員共16名專家組成了中國首批中醫援柬埔寨抗疫醫療隊。
同年7月2日,安徽5名醫療隊員抵達柬埔寨。“這也是我國第一支全部由中醫組建成的援外醫療隊。”吳兆梅告訴記者,其時新一輪奧密克戎病毒來襲,柬埔寨新冠疫情嚴重,醫療系統承受極大的壓力,他們全程嚴格防護,攜帶了連花清瘟等大量的抗疫物資。
隊員們還獲得了在柬埔寨的執業資格,推動了中醫藥在海外的合法執業。
吳炳坤因地制宜,在義診現場診治大批患者
蚊子、壁虎、蛇,慢慢地也都習慣了
在陌生國度,因為院感防控要求,他們互相不能串門聊天。“開始很不適應,周圍都是陌生人,同事之間不能互動。”所幸駐地是一家中資公司的宿舍區,溝通方便,很多后勤保障也不用太操心。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島,地處熱帶區域,全年都是夏天,只分雨季和旱季,氣候濕熱,蚊蟲多。“室內室外都是各種蟲子、蛇、老鼠,一樓到處都是蚊子。”隊員們拿起電蚊拍,揮過去,噼里啪啦冒火花。
剛開始看到墻上的壁虎,地上的蛇,隊員們還有點緊張,“后來習慣了,看到就看到了,繼續工作。”
龍小娜說,柬埔寨人性格開朗,熱情和善,特別尊重中國來的醫生,這也讓他們很快地適應,融入到當地,工作起來也比較得心應手。
醫療隊在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成立了一個很快就火爆起來的門診--中醫門診,這也是柬埔寨公立醫院首個中醫門診。建設一個新門診,并不容易,所有設備都是由國內支援,隊員們自己動手,從無到有,克服重重困難。
這支由中醫組成的醫療隊來自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骨傷科、腦病科等多個科室,其中安徽隊員們人人擅長針灸,并有各自所精通的輔助療法。孔紅兵擅長針灸結合推拿治療,龍小娜擅長針灸結合中藥及耳針治療,吳炳坤擅長針灸及鋪灸治療,馬幸福擅長針灸結合正骨治療 ,吳兆梅擅長撥罐、刮痧、耳穴壓丸等中醫特色護理技術。
柬埔寨副首相蓋金嚴在中醫門診接受診治
針灸一個月親王放開輪椅站起來了
“中醫藥有‘簡便優廉’的優勢,尤其是針灸,對他們來說,真是太方便了,而且見效快。”孔紅兵是醫療隊安徽組組長,針灸配合推拿,他憑借這兩項專長吸引了不少本地患者。
中醫門診開診伊始,患者主要為當地華人,后來口口相傳,柬埔寨籍的患者也多起來。門診曾接診一位特殊患者,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的弟弟,西哈莫尼布達彭親王。西哈莫尼布達彭長期腰腿疼痛,吳兆梅還記得:“第一次來到門診時,是坐在輪椅上的。”在醫療隊接受針灸治療一個月后,放開輪椅,“可以說是健步如飛了。”
感受到中醫的療效與魅力的親王帶來了更多的患者,包括王室成員以及他的外國朋友。
“接受針灸診療后康復的患者,非常多。”孔紅兵的一位患者,是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副院長的姐姐,膝關節不好,腦供血不足,長期頭暈,多處求醫無效。她的妹妹推薦她來到了中醫門診,孔紅兵為其針灸治療一個多月,站起來了。
“她現在到處旅游,說要把過去失去的補起來。”患者還加了孔紅兵的微信,給他發自己的旅游照片,每次都要感謝一番。
吳兆梅在向柬埔寨同行講解演示中醫刮痧療法
小小一根銀針散發極大魅力
2022年底,醫療隊前往柬埔寨達岱水電站義診,該水電站由中國公司建設維護。義診中該公司副總王先生告訴醫療隊,自己長期肩部疼痛,活動受限。吳炳坤為其臍針治療后,疼痛得到極大緩解,活動自如。
今年端午節期間,醫療隊再次前往達岱水電站義診,其時王先生正回國探親,得知消息后,立即結束假期,購買機票飛到柬埔寨,趕到義診現場。“第二次針灸后,他基本痊愈了。”
大多數柬埔寨民眾之前沒接觸過針灸,有些猶豫。“嘗試之后他們發現,小小的一根針、一個穴位便可調暢全身氣血、祛除疾病,愈發感到中醫的獨特療效。”龍小娜說,很多當地患者從開始的猶豫,到后來的信任,“不少人加了我們的微信,一直在聯系。”
不僅有好的醫術,他們還給予患者更多人文關懷。在柬埔寨,摩托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所以車禍多創傷多,來自骨科的馬幸福的患者也多。“很多人來自鄉下,進一趟醫院不容易,骨傷之外,常常還有腰疼、肩疼等各種病痛,那就一起給看了吧。”馬幸福的一根銀針,幫助了不少人。
安徽5名隊員在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門前合影
柬籍患者占比從15%提升至43%
醫療隊不僅使用中藥調理疾病,還開展了多種非藥物療法。包括傳統針刺、推拿、正骨、拔罐、耳針、耳穴埋豆、臍針、刮痧、艾灸,以及平衡針灸、溫針灸、鋪灸等針灸特色療法。
他們還教授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養生氣功,傳播中醫藥“治未病”理念,用療效擦亮中醫針灸的“國際名片”。
“妙手回春兼濟天下,精強仁術冠通中西。” 考斯瑪醫院中醫門診開設以來,從剛開始的華僑華人到后來的金邊本地民眾,再到從暹粒、西港等地專程趕來求醫的本地患者,醫療隊用療效和真誠換來了柬埔寨民眾對中醫的接受與認可,醫院墻上掛的錦旗也越來越多。
吳兆梅告訴記者,對于中醫診療來說,復診率是個關鍵數據,能說明患者的信任度。短短幾個月內,醫療隊中醫門診量已占據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全院三分之二以上。復診率從最初的21%增加到后來的56%。而柬籍患者占比迅速提升,從起初的15%提升至目前的43%。
在一年的援柬期內,醫療隊接診約16000人次。他們還利用休息時間,將義診送到社區、學校、軍隊、寺廟等地,“誰輪休了,誰就會去義診,所以義診次數還挺多的。”據統計,醫療隊在柬埔寨開展義診約120多場,16名隊員均在電臺做過科普節目。
每名隊員都有不少的“粉絲”。“粉絲”們經常帶著自己種的瓜果、做的點心,來看望這些從中國來的醫生。
當地患者送來的感謝信,16名隊員每人都有一封
患者“點名”為每一位隊員寫感謝信
妙手仁心,肩負使命。門診從無到有,醫療隊員們放棄休息時間,他們為前來就診的患者建立了病例文件夾,記錄年齡、診斷、藥方等。
針對當地的常見病、多發病,醫療隊制作了通俗易懂的中、柬文健康教育手冊,科普疾病防治、調護及養生常識,還有音頻,“有些年齡大的患者不識字,就可以聽錄音。”
吳炳坤擅長鋪灸,這一治療手段也很適合當地一些患者的病癥,但因為會產生煙霧,在中醫門診不能開展。他和隊員們商量后,就在駐地收拾出一間屋,自費購買艾絨、生姜、鋪灸設備等材料,為患者提供義診。
“我們援柬的時間有限,不敢松懈,希望把所有時間利用起來,為他們祛除病痛。”準備材料、切姜片都很繁瑣,駐地廚房大姐與隊員們熟悉起來后,經常過來幫忙切姜片。
“中醫團隊帶給我們最好的治療。”2023年春節,一名患者送來了感謝信,除了給醫療隊和大使館各一封外,還給16名隊員每人寫了一封。“署名有十多位,有華人,也有當地的柬籍患者。”吳兆梅說,看到感謝信,非常感動,也覺得特別自豪,“有一種不辱使命的感覺。”
為了給柬埔寨民眾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安徽隊員高度注重當地醫生的帶教和培訓,今年3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發展中國家針灸推拿高級人才研修班”,開展針灸適宜技術培訓工作。今年5月,該院與中柬第一醫院在柬埔寨首都金邊摩根大廈簽署共建中醫中心的框架協議,構建中柬衛生健康共同體。
醫療隊榮獲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援外工作表現突出集體”榮譽稱號,并入選2022年中柬關系十大新聞。今年5月15日,柬埔寨衛生部為全體隊員頒授柬埔寨王國騎士勛章。
(王抒 王津淼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圖片由醫療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