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期游持續升溫,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牯牛降景區迎來了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徽派古村落的掩映中,在黑色富硒土壤的滋潤下,游客們縱情山水,享受大山里的生態美景。作為全國聞名的“富硒縣”,石臺縣含硒土壤面積達1398.8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99%,被譽為“中國生態硒都”。從硒品到氧吧,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給了石臺縣十足的底氣。依靠“硒”引力,將綠色生態轉化為綠色動能,成為石臺縣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原生態吸引游客
硒作為一種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有諸多重要作用。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位于皖南山區腹地,地域面積1413平方公里,含硒土壤面積占全縣面積99%,富硒區面積占總面積的70%,在目前已發現的富硒地區中占比最高。
石臺域內群峰蜿蜒、森林茂密,森林覆蓋率達84.6%,大氣中負氧離子濃度平均值達6000個~14000個/m3,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其中,牯牛降古稱“西黃山”,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7%以上,負氧離子平均值71438個/m3,是世界衛生組織界定清新空氣標準的70倍。石臺連續4年入選“中國最美縣域”榜單,被譽為“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
今年上半年,石臺縣接待游客579.33萬人次、同比增長65.81%,實現旅游總收入75.12億元、同比增長67.11%。
石臺縣大山村一位民宿負責人表示,暑期是旅游旺季,不少游客從上海、南京等周邊城市來到這邊游玩。
旅游的紅火,離不開石臺獨有的“硒”引力。來自上海的一位游客表示,趁著暑期他們帶著孩子來深山里呼吸負氧離子,品嘗“硒餐”喝“硒茶”,過幾天遠離城市的生活。除了在景區游玩外,還打算感受一下石臺民宿的魅力。
大山村工作人員介紹,自2021年池祁高速池州至石臺段建成通車后,便捷的交通為大山村吸引了不少游客。目前,大山村有民宿近200家,效益好的民宿每年經營綜合收入超過30萬元。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40萬元。
在石臺縣中國生態硒都會客廳,展示著各類“石臺硒品”,全縣依托“富硒產業”開發出硒茶、硒泉、硒米、硒菜、硒禽、硒蛋、硒餐、硒果等富硒土特產八大類100多個品種,過去一年里,全縣硒產業綜合產值達到20億元。
激活“硒品”新動能
近年來,石臺縣高度重視硒資源開發,在產業強縣戰略中,石臺把做強做大、做優做精富硒產業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石臺縣富硒特色產業1710”行動方案》,制定了硒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和年度行動計劃,并創建了“石臺硒品”區域公用品牌。
目前,全縣已培育硒產業經營主體220家,發展硒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43家,有10家企業與全國24家企業共同簽約石臺硒泉代理協議,簽約金額達3.79億元。同時,適時開辟新路,創新推出“富硒農旅+富硒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富硒健康養生游,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達900多萬人次,富硒康養業產值達6億元,富硒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實現大跨越。
從硒品到氧吧,近年來,石臺縣全面推進“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以全域旅游統攬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挖掘特色資源優勢,通過精細布局、精心籌劃、精準營銷等方式,深入實施“+旅游”,推深做實綠水青山“顏值”轉化成金山銀山“價值”,讓皖南山區唯一的脫貧縣開啟了“高速發展時代。”
下一步石臺縣將繼續堅守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產業強縣的發展戰略,利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相關政策,結合“百校興百村”“萬企興萬村”聯合高校、企業、社會組織提供五大振興的支撐服務,全力發展以硒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生態工業和富硒康養業,以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安徽商報融媒體見習記者 徐宏博 實習生 賈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