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合肥新站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大會在少荃湖科創中心舉行。新站高新區依托全省整車制造資源,立足區域現有產業特色優勢,實施差異化發展路徑,制定了實施方案。該區的上市公司——勁旅環境新能源環衛車新品正式下線。
新能源汽車產業聚“鏈”營收超300億
當前,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安徽的“首位產業”。合肥新站高新區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高能級打造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全方位構建汽車電子產業生態,特色化發展新能源專用車項目。
據介紹,維信諾OLED模組,京東方精電車載顯示,晶合車規級芯片,國軒年產20Gwh一期、二期動力電池,巡鷹動力電池pack及整包系統二、三期生產基地等項目加快推進,電池隔膜等材料類項目、電機驅動系統等高附加值系統集成類項目、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項目等加速布局,勁旅、井松、未來機器人、搬易通、踏歌智行等企業專用車輛新能源化、智能化、無人化成效顯著。
當天的大會上,多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在現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據悉,為加快專用車的新能源化、智能化,加速新能源專用車的市場推廣,在新站高新區管委會的支持下,該區的區內專用車制造龍頭企業勁旅環境與新站城運、江汽集團、國軒集團圍繞新能源專用車生產和推廣達成戰略合作;與巡鷹集團、踏歌智行圍繞新能源后市場服務、無人駕駛系統應用達成戰略合作。
同時,會上,該區的上市公司——勁旅環境舉行了新能源專用車下線儀式,標志著勁旅樂潔純電動18T洗掃車正式下線。
截至目前,新站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企業40余家,全年營業收入預計超300億元,產業集聚明顯,特別是汽車整車、動力電池、電機、汽車電子等皆已初具規模。
2027年動力電池整體產能規模突破100GW
根據當天發布的《合肥新站高新區貫徹落實全省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實施方案》,該區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上游”的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新能源專用車、“下游”的汽車后市場服務進行產業布局。
其中,上游重點布局“動力電池”和“汽車電子”兩個產業板塊;中游重點布局新能源環衛車、物流倉儲、礦場、港口等特定區域內的專用車;下游重點布局“充換電運營”“后市場服務”。
新站高新區將高能級打造動力電池生產基地,積極推動國軒年產20Gwh一期、二期動力電池,巡鷹動力電池pack及整包系統二、三期生產基地等項目投產運行,加快巡鷹四期儲能換電電池項目落地建設,到2027年動力電池整體產能規模突破100GW。
同時,依托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加大產學研結合力度,不斷提升現有磷酸鐵鋰、三元電芯的安全性、充放電倍率、能量密度、循環次數等技術參數指標,全面做好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的技術攻關與項目儲備。
該區還將全方位構建汽車電子產業生態,盡快實現顯示驅動芯片、圖像傳感器芯片、微處理器芯片、電源管理芯片、邏輯芯片等車規級芯片量產,逐步集聚系統級芯片、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傳感等數字、模擬及數模混合芯片領軍企業,構建從設計、晶圓制造到封裝測試的車規級芯片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車規級芯片的研發及產業化。
新站高新區明確提出,將特色化發展新能源專用車項目,鼓勵存量企業——勁旅環境對商業運營模式創新,推動公司環衛車輛新能源化改造,拓展市場份額;支持井松集團、未來機器人、搬易通等公司的物流搬運車輛的新能源化、智能化、無人化,做大市場規模;推動踏歌智行新能源無人駕駛礦車遷址落戶,盡快實現本地辦公生產。
加快布局“光儲充換”一體化電站
值得關注的是,新站高新區還將結合城鄉建設規劃,支持在人口集聚區、物流集散地、國省道沿線等重要節點,采取 “多站融合”建設模式,統籌變電站、儲能電站、換電站、充電站等多方資源,加快布局“光儲充換”一體化電站。積極探索車與電網雙向互動(V2C)交互應用,鼓勵發展“多槍快充”模式。鼓勵區屬國有公司通過發行專項債建設充換電基礎設施。
此外,圍繞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市場,集中化布局汽車維修、改裝、檢測、美容、金融、保險、文化等業態,打造2到3個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集聚區。積極招引和培育汽車動漫設計、汽車影視音樂創作、汽車廣告創意等汽車文化產業,利用公園、旅游景點等場地,打造新能源汽車露營文化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汽車文化節”,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市場繁榮。(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實習生 楊潤鵬 通訊員 何茜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