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中,河豚始終占有一席之地。蘇軾一句“食河豚而百無味”,道盡了河豚的極致鮮美。河豚是長江三鮮之首,魚中之王。自古便是華夏美食之林中“鮮”的代表。在全國美食都遍地開花的今天,在帝都這個北方城市,想吃一口正宗的河豚鮮味,并不是一件難事,“肆月河豚”的出現讓每一個對河豚有著期待和執念的人們,有了味蕾上的穩妥歸宿。
美食家認為淮揚菜最大的特色就是原汁本味,大味至簡,純以選材、刀工、火候等廚師的基本功取勝,食罷神清氣爽。肆月河豚是新式淮揚菜,以河豚為主打菜品,以頂尖烹藝為支撐,以本味本色為上乘,以妙契眾口為追求,尤其是“和、精、清、新”的獨特理念,每一道菜都可圈可點,成為帝都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錦繡水晶河豚魚皮)
河豚魚與一般魚不同,他有兩層皮。遇敵或生氣時,鼓起來的是外皮,外皮有刺,摸起來非常扎手,其實外皮的刺是退化的魚鱗,是一種骨質,不易消化。肆月河豚有特別的專利技術,對外皮上的刺都進行了去刺處理,所以外皮烹熟后食客吃時不會再有刺嗓子的感覺,且因為外皮含有豐富的小分子膠原蛋白,因此口感十分軟糯黏膩。據說,河豚魚皮最養胃。吃時,用筷子將整張皮稍稍卷起,囫圇吞入胃中。此菜取的是河豚魚內皮,與外皮口感十分相反,熟制后的口感十分爽脆,非常適合作為餐前開胃小菜。
(孔雀東南飛)
南宋楊萬里有詩曰:“云翻孔雀金花碧,日射鴛鴦玉瓦紅。”取紅鰭東方鲀背部的肉腌制成胭脂般的顏色,擺成百鳥之王孔雀之狀,愿人們吉祥如意,前程似錦。河豚刺身晶瑩剔透,通常作為頭菜上桌,意為“淡中取鮮”。兩斤紅鰭豚只產100克刺身用魚柳。河豚肉脂肪含量低,不像三文魚、金槍魚,河豚肉片的厚,嚼不動,所以對刀工要求很高,至少需要 6年以上經驗的師傅,采用反刀法,切得薄如蟬翼才行。吃的時候可以蘸特制的黃醬,口感綿軟,回味悠香。
吃河豚就像品紅酒,當你真正了解,就會經常想起,甚至想念,這就是河豚的魅力。美食是一場探險,肆月河豚是這場冒險里的一葉扁舟,創造出美妙的跨地域味覺和理想生活的樣子。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