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亳州譙城區法院宣判了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被告人張某通過網絡購買了170余萬條醫護人員信息,后陸續向百余名下線出售這些信息獲利4萬余元,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此案進行審判。
經審理查明,2015年,被告人張某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該公司是做醫學論文中介的,張某系電話銷售,負責推銷醫學論文、醫學期刊。在此工作期間,張某通過網絡向他人購買170余萬條全國醫護人員信息。2021年下半年,張某陸續向百余名從事醫學論文、醫學期刊銷售工作的下線出售上述全國醫護人員信息,非法獲利4萬余元。
另查明,被告人張某非法收購并出售醫護人員信息的行為,侵害了眾多不特定多數人的合法權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張某依法應當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張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告人張某收集全國醫護人員基本信息包括個人姓名、聯系方式、職務及住址等信息170余萬條,后大規模非法出售給他人,擾亂不特定醫護人員的安寧,給社會秩序及管理增加負擔,嚴重侵害社會公共利益;其給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依法結合其違法所得情況予以賠償。
經審理,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被告人張某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追繳被告人張某的違法所得人民幣四萬元,上繳國庫;責令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人張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損失人民幣四萬元,立即銷毀所儲存的全部公民個人信息,并通過全國性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